快訊

    【深度報導】監獄風宿舍翻修等4年!大學「雙缺」、新舍漲租 學生居住權誰護?

    2025-09-01 08: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政治大學自強五到八舍建於1980年代,近年來屢因老舊而遭學生批評。吳尚軒攝
    開學季到,政治大學「監獄風宿舍」再成社群焦點,為何國立名校的宿舍品質如此掉漆?其實近年各大學都面臨校舍新舊兩極化的考驗,然而要蓋新宿舍,首先建地難尋,工程又遇人力、物料短缺,不管新建、整修宿舍都讓校方苦惱,而建築成本推升,加上近年來教育部政策、社會風氣鼓勵增加公設、減少房間人數,更讓新宿舍費用居高不下,讓學校卡在求質、求量的兩難之間。

    「都市叢林求生體驗營」、「地獄級開局」、「根本鬼屋」、「監獄風宿舍」……暑假即將結束,大學陸續迎來新生報到之際,政治大學再因宿舍老舊而在社群上爆紅,新生紛紛曬出斑駁的鐵櫃、長壁癌的牆面照片,Threads上更有家長痛批,「宿舍提供應該是要能夠使用的,這不是最基本的嗎?」

    同時間的社群上,也不乏其他學校學生分享自己的高級宿舍,新建木質內裝,搭配明亮的公共空間,對比萬分強烈;不過政大校內也是同樣光景,被點名的自強五到八舍約於1980年代初期完成,已不是第一次被抱怨老舊,同區域的自強十舍則是於2011年完成,嶄新的單人套房當年一度被戲稱政大帝寶,此外近期開工的指南宿舍則預計於2029年完工。

    自強十號宿舍於2011年完工,一度被戲稱為政大帝寶。吳尚軒攝


    對於像政大這樣歷史悠久的國立學校,硬體設備新舊兩極化往往讓校方頭痛,尤其學生最切身的宿舍易成輿論焦點。政大學生會會長陳昱靜就指出,多數同學確實認為,新生宿舍品質與其他宿舍區落差較大,而據了解,校方已正在規劃整修,為避免影響宿舍床位,預計在指南宿舍完工後才進行,而像是壁癌、漏水等即時性的修繕,則因近年總務人力短缺,學生報修時確實無法立即解決。

    教育部統計各校提供住宿率,107學年全國大專校院平均為65.31%,這個數字近年來緩步提升,113學年已來到68.11%,需要住宿的學生每3人就有2個人有宿舍住,但在有沒有得住以外,住得怎麼樣、生活品質如何,也讓許多學校一個頭兩個大。

    全國大專校院提供學生住宿情況


    土地難尋 若無新校區僅能校內都更「一換一」

    宿舍翻新的第一個問題是土地。不僅宿舍,各大學近年都為了空間而苦惱,比如台科大取得華夏科大校區、清華大學併中華大學,或中山大學欲與高雄大學合併等案,都是為了取得新校地,而宿舍牽扯到學生居住權,又比一般校館更複雜。

    政大住宿組長趙紀綱表示,政大還好在2015年獲國防部移撥指南山莊校區,才有機會蓋新宿舍,而發現許多市區學校都面臨同樣問題,若沒有取得新的校地,大多數的建物更新只能用「一換一」模式,比如政大新建的法學院大樓,就是拆除舊的學生餐廳才能建造。

    政大校地有限下,如法學院大樓就要拆除舊的學生餐廳才有辦法興建。吳尚軒攝


    他也證實,自強五到八舍確實已規劃整修,但得等指南宿舍完工後才進行,原因就是不能太影響床位數,原來政大約有6600個床位,但校外莊敬宿舍因捷運工程拆除後,已少了1200床,僅剩5400床,若再減少恐怕導致校外租屋租金上漲,「所以我們不敢太快貿然整修」。許多學生質疑,為何不能單層或是單棟整修?但除了施工的噪音會造成困擾外,老宿舍的水電等管線也彼此連通,分區維修在實務上,若無法每年都找同一廠商施作,後續維護恐怕會有更多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即便有土地,近年來水漲船高的造價,也讓學校吃足苦頭。

    物料人工連漲 建造經費翻倍政大、台大吃不消

    翻開政大校園規劃及興建委員會會議紀錄,指南宿舍工程從2021年9月起開始招標後,連續7度流標,主因就是報價與行情不符。趙紀綱說明,最初招標的金額約是15億元,最終連番調整到總共29億元,翻漲將近1倍,原因就是因為疫情後,鋼材、水泥等原物料成本增加,加上建築人力缺工,建造成本一路翻漲,最後學校把工程拆成3期才終於找到廠商承接,第一階段設圍籬、確認工地範圍,第二階段整地,第三期才開始建築興建,目前整地進度已達4、5成,興建工程最快今年10月、最慢明年1月就會進場。

    政大指南宿舍預定於2029年完工,包含大量公共設施。資料照,政大提供


    清華大學的美齋宿舍於2021年動土,原來預計2023年完工,如今延宕到118學年。學務長詹鴻霖坦言過程是「走走停停」,近年許多學校的硬體工程,都面臨不斷追加經費才能繼續的狀況,像是美齋宿舍經費已比原來預期增加了8、9成,幾乎翻倍。

    詹鴻霖也指出,在舊有宿舍部分,清大有25棟齋舍,每年會選2棟進行整理翻修,預計每12年完成一輪,這部分儘管經費逐漸增高,仍可以支應,不過,校內也有3棟宿舍建物已經到達法定可拆除年限,但考量到如果直接拆除,會瞬間減少大量床位,勢必面臨陣痛期,宿舍的供給量也需要再更多思考。

    受缺工、原物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各校宿舍工程近年來都備受考驗。圖為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大學在前校長管中閔任內,就規劃新建宿舍,也因缺工、缺料因素多次流標,最終在2024年終於決標。台大說明,此案在2022、2023年間歷經8次流標,預算由28億元調增至55億元,這也代表未來住宿費用將比現行宿舍高出許多,將積極爭取教育部補助及各方資源支持。

    此外,台大也指出,目前學校共有21棟校內宿舍及5棟BOT宿舍,校內宿舍屋齡介於32-68年,全為老舊建築,雖在2006-2011年間已全面大整修,部分建築仍有漏水、鋼筋外露、天花板剝落等問題,已規劃自114學年度起,逐棟展開為期10年的整修或重建工程。

    對於學生住宿與學校的困境,政府不是沒有出手,但方向上仍跟期待有落差。

    台大全新宿舍由建築師林洲民團隊負責規劃,日前於校務會議報告。資料照,台大提供


    求質或求量? 政府補助、大學需求陷兩難

    教育部從2019年起祭出45億元經費,推動為期5年的「新世代學生住宿環境提升計畫」(下稱:新宿舍計畫),除了補貼校外弱勢學生租金外,也補助學校宿舍工程的貸款利息,及鼓勵學校改善宿舍基本設施、公共空間。

    不過,監察院也在2023年提出調查報告,指出該計畫截至同年9月雖有6成達成率達,但仍有有7所床位空缺500床以上的學校,未規劃參與及獲輔導提案,導致新舊宿舍品質不一,此外因學生宿舍為自償性項目,而不補助營建工程或經費,不僅讓財務困難學校無法參與,也讓宿舍的興建、管理等成本轉嫁至學生身上。

    教育部新宿舍計畫目前也有許多補助案例。圖為勤益科大學生宿舍。資料照,教育部提供


    如今,新宿舍計畫第二期的5年計畫在2024年上路,教育部說明,參考實際需求後,改以提高新/整建宿舍床位補助,及延長新建宿舍貸款利息年份至30年等方式增加誘因,兩期計畫截至2025年8月,已補助43校,共54棟、5萬906床位的校內宿舍改善,金額約28.3億元;宿舍貸款利息則補助9274床位,金額約9億元。

    不過,新宿舍計畫蘊含讓學生宿舍也成為學習空間的政策目標,方向上希望學校增加如交誼廳、廚房等公共空間,依然讓許多學校感到苦惱,如果用一般房屋市場的說法就是:公設比提高後,導致房數減少,也因此增加每人租金。

    房事那麼難?大學宿舍翻新考驗多


    詹鴻霖便指出,大學大多希望增加床位,但是新宿舍計畫不管是翻新或蓋新建宿舍,都要求增加公共空間,如此勢必造成原來宿舍床位減少,反倒可能引來學生抱怨,「我們求量,他們求質,所以平衡目前有點困難。」

    陽明交大學務長簡紋濱也表示,比方新竹校區的十一舍,原來有430個床位,申請新宿舍計畫經費翻新後,配合公設增加,床位縮減為376個,確實會影響供給量,但學校仍會努力,目前新竹校區維持大學部學生可以100%住宿,也盡量讓租金低於校外租屋。

    新宿舍計畫要求增加宿舍公共空間比例。圖為南台科大宿舍交誼廳。資料照,教育部提供


    私立大學協進會理事長、大同大學校長何明果則認為,宿舍是自償性項目,成本大多只能由宿費支應,儘管有時精美的宿舍可以吸引學生,但對學校來說可能是負擔,而對私校來說,許多學校為了開拓生源增加招收外籍生,勢必也要提供宿舍,這就會排擠本地生的住宿空間,也是特別苦惱,如何取得平衡都要看各校各自的考量。

    居住團體籲:增補助、與社宅及包租代管合作

    OURs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廖庭輝則指出,如今學生更重視隱私,開始有更多雙人甚至單人套房,攤提下每人住宿費用也因此增加,然而這可能跟學生、家長的認知有差異,也讓學校陷入兩難,「我把新宿舍蓋好,但蓋一棟被罵一棟,那乾脆就不要管」,尤其大學蓋宿舍對於研究、提升排名沒有直接幫助,有些學校乾脆放棄,讓學生自己去外面租屋。

    宿舍經費屬於自償性經費,造價增加下,往往也難以壓低住宿費用。圖為示意圖。資料照


    對此,他認為,關鍵是要改變經費來源,不再是自償性經費,而是由教育部增加補助經費,也可以因此訂定基本居住指標來要求學校,包含屋齡、房型、必要設備、每人平均面積等指標,同時也要搭配租金計價規範,還有弱勢學生補助,才能保障學生權益。

    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則指出,考量屋況新舊跟隱私等問題,現在學生未必願意住宿舍,少子化下許多學生有家庭全力支持,可以在外租屋,因此學生租屋有一定需求量,可以思考跟包租代管業者合作,也可透過大學USR模式,跟地方的住都中心洽談合作,藉由學校對周邊鄰里、社區做出貢獻,來換取社宅提供一定數量床位。

    如今風氣改變,學生願意居住的宿舍類型,也和過往不大相同。資料照,廖瑞祥攝


    住宿風氣確實有所改變。過往大學宿舍費用多落在每學期1萬元上下,然而近年來如政大自強十舍每學期可達3萬元,台大太子學舍每月上看1萬元,世新大學更出現每學期9萬元的價格,但趙紀綱也透露,類似價位較高的宿舍,他們調查發現住宿率都頗高,風氣確實有改變外,若住宿品質可以跟費用聯動,學校會更有提昇硬體的意願。但他也強調,比方政大低收入戶學生住宿費全免,中低收入保障住宿,而教育部也有每學期5000元補助,大學還是會盡量保障弱勢生。

    而在校外合作,趙紀綱則表示,學生住宿除了硬體屋況、設備以外,在軟體上也有要求,比方政大要求宿舍24小時都有輔導教師待命,以及要思考收發包裹、垃圾清運等需求。其實莊敬外舍拆除後,學校確實有跟鄰近的久康社宅討論,並獲得95個床位,但社會住宅非常搶手,要有更多床位並不容易,此外,他們也思考過租用附近如大誠高中、警專等學校的空餘宿舍,最後也因管理問題而作罷,「畢竟去租那邊,就是要按照他們的方式管理。」

    住哪裡、怎麼住,對於大學來說,也是個頭痛的挑戰。資料照,廖瑞祥攝


    對於尋求包租代管合作,他則說明,考量到無法直接面對學生、後續可能衍生爭議等問題,公立學校較少嘗試,現階段仍是思考自己管理,像以政大來說,也有授權房東刊登廣告,校方會初步審理屋況、房東是否曾有爭議,才會幫忙在校內免費刊登。

    在地狹人稠的台灣,居住議題始終面臨嚴峻考驗,就連大學校園也不例外,學生4年的求學時光,面對動輒10年起跳的建築工程,很難沒有抱怨,如何在財務與土地的考驗下,尋求品質與數量的平衡、兼顧不同學生需求,萬分考驗各校智慧。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