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5年4.4億推社會情緒學習 教育部盼讓學生學會同理與關懷

    2025-07-09 14:26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教育部學生事務司長吳林輝受訪。吳尚軒攝。
    面對學生心理健康、校園氣氛緊張等問題,教育部推出為期5年的社會情緒學習計畫,學生事務司司長吳林輝今(7/9)日受訪表示,此計畫5年總預算約4.4億,由國教院研發本土課程,並由大學協助縣市訓練需求人力,此外也會結合民間團體、社區力量,希望營造友善校園環境。

    因應總統賴清德提出健康台灣政策,教育部今年2月推出第一階段5年期(114-118)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下稱SEL)中長程計畫,推動學生自我覺察、人際溝通 情緒調節等能力。

    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今日於嘉義市舉行。教育部長鄭英耀會前受訪表示,SEL是要讓青少年甚至家長能理解、覺察自己的情緒,同時能夠覺察到他人情緒,而更有同理心,並且關懷他人,當中也包含人際互動技巧,其實目前108課綱就有這樣精神,要打造友善校園,也有些縣市也把它當特色發展,連家長、社區都加入互相支持。

    國家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員林哲立說明,本計畫共有5個推動面向,包含研發與開展在地經驗、人才培力、學校文化與環境、跨系統連結、推廣傳播與國際連結,學校在推動時,需注意如強化學校領導人與教職員的心理資本等要素,並且可結合各科目、活動來推動。

    教育部學生事務司司長吳林輝受訪表示,此是5年計畫,今年第一年預算約4000萬,預計明年起每年投入約1億,5年總預算約4.4億,由國教院研發本土化課程,人力部分則由大學協助培訓,需求人數要再跟各縣市談,由各縣市推薦人選來受訓,而這不是只包含課程教學,而是希望營造整體校園文化、友善環境。

    他也談到,許多大學教授對此主題有興趣,教育部會促進大學跟中小學連結,讓大學師資幫忙陪伴、帶領中小學教師,此外也會結合民間團體、社區力量,目前國內也有許多團體、志工深耕此領域,可以每天協助比如上課前10分鐘入班帶活動,更重要是推廣到社區跟家庭裡。

    吳林輝也談到,現在父母生活忙碌,學生怕孤單下,許多人際連結是來自於網路,但這些不是真實生活的人際,其實很容易空虛,因此除使用3C產品要適量外,也要重視孩子在真實生活裡的人際關係,此外對於網路上的酸言酸語如何調適,也是SEL可以協助的部份,當中也包含如何化解人際衝突的技巧。

    目前國內已有縣市、學校實施相關計畫。新北市教育局今日也於會中分享,他們從113學年起就推動3年期計畫,並培養200位種子教師,也連結心衛中心及學校輔導資源,期望藉此強化親師生正向心理素養。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