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學院預計3月開辦,希望提升駕駛長這職業的專業及尊榮感。周永受攝
駕駛公車的職業,政府單位現在都稱之「公車駕駛長」,但多數人還是習慣稱他們是公車駕駛或公車司機,若這個職業缺乏專業度及尊榮感,又如何能夠吸引更多人願意投入這份工作?
「機長,整架飛機歸他管,是保護乘客的領航者,地位崇高,受人尊重;公車駕駛長,同樣是一整輛公車歸他管,同樣肩負著整輛車上乘客安全,民眾卻不知道這個職業的樣態、難度和專業性,地位及受尊重程度也遠遠不及機長。」
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王中允談到倡議「公車學院」的原因,認為公車業者應集結產業力量,從人才培養,教育訓練到在職管理等,將公車駕駛長視為一門專業,「當整個駕駛文化提升,才能創造職業專業性跟職業受尊重程度,只要駕駛長這工作受到尊重,喜歡並願意投入這工作的人也會變多。」公車駕駛長不是只掌握方向盤,也掌握無數乘客的安全。周永受攝
去年(2024)9月,台中市中山路與綠川東街口,兩名東海女大學生走在斑馬線上,遭到65歲客運駕駛撞上,導致1人死亡、1人受傷。11月17日,北市忠孝東路、鎮江街發生公車追撞車禍,釀1死15傷,肇事的公車司機年資不到1年。
這兩起公車事故所凸顯的是,市區公車司機嚴重缺工問題,導致駕駛年齡M型化困境,衍生的安全問題,國內卻沒有針對公車經營者與從業員工訓練的專門機構及課程。
新進及違規紀錄駕駛長課程 率先開設為了改善缺工及預防公車事故,台北市公車公會、台北市公車聯管委員會、新北市公車公會合作推動「公車學院」,今年農曆年前,除了各家公車業者,並邀雙北主管機關及13位學者專家開座談會,聆聽各方意見,年假後已經開始編排課程、教材,預計今年3月開始正式展開。
台北市公車公會總幹事李建文說,初期會先從新進駕駛長及有違規紀錄駕駛長的在職再訓練,這兩個課程先著手,尤其在新進駕駛長部分,因為市區駕駛可能會常遇到其他車輛竄出等狀況,著重在防禦駕駛,並教導駕駛市區公車的眉角,像是離靠站要注意哪些事情,透過精準課程安排,讓訓練更符合市區公車駕駛需求。
王中允說,目前公車駕駛都是經由交通部公路局公路人員訓練所培訓大客車職業駕駛,但是會開大客車,不一定能做好公車駕駛長,還得視其對於路線熟悉程度、乘客的保護能力、整個路況的掌握及行車安全、行車舒適程度等,不只公車業能夠提出更好服務品質,也讓更多人知道這是一個很需要具備專業與能力的職業。六都市區公車的載客率,近3年是有明顯成長
市區公車載客率增加,但是公車駕駛長人數卻是不斷減少
自己駕駛自己訓 要讓這行業得到敬重王中允期待「公車學院」能達成三方向目標。一是「建立公車駕駛長的專業性」,公車業者自己需要的駕駛,自己訓練,自我要求、自我規劃,提供乘客更安全、更好的服務品質,當拿出專業,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敬重。
二是營運管理的專業能力,公車業有很多需要研究,包括公車安全要求、公車營運策略;以運價來說,過去政府都是委託學術研究,但是大學教授不見得真正知道公車營運狀況,未來公車學院若能有研究單位,負起公車業相關議題研究,對公車整體營運提升有幫助。
三是交通安全教育,因為公車扮演著城市永續運輸的重要角色,希望公車學院可以更強化教育推廣,不只提升整體安全,對整體都市運輸發展也有很正向的幫助。
王中允認為,起初成立一個機構,從無到有,執行因為要有經費、土地,有很多困難度及挑戰,可以先從既有公車業者的業務「試水溫」,從新進公車駕駛長培訓及違規記點或肇事駕駛矯正工作先作為努力目標,因為開單就代表潛在營運風險,罰金對業者也是不小負擔,從這些方面先著手,看是否可以在短時間內看出成效。
李建文說,新進人員的培訓,會邀請資深駕駛長擔任講師,並有實車體驗課程,由資深駕駛長扮演乘客搭乘公車,從「乘客角度」看新進駕駛行駛過程,有哪些地方會讓乘客感到不舒適、危險,甚至是受到傷害,並且研擬會帶新進駕駛在訓練時,行駛比較複雜或風險更高的路段,透過熟知路況,一旦真的遇到狀況,可以更能處置得宜。
李建文強調,現在各家公司都有職前訓練,公車學院不會取代職前訓練,只是加強各業者,把職前訓練做得更完善。
台北市公共運輸處處長李昆振說,對於公車公會及聯管中心組成「公車學院」強化自主訓練是樂觀其成,部分規模較小的公車業者,可以透過「公車學院」給予新進駕駛有更具體的經驗傳承或交流,相較於公部門,學院也能夠給予所有人員更實務的相關知能。未來若公車學院推動具有成效,也可考慮每年公運處會召訓的公車駕駛教育訓練,以經費挹注方式,由公車學院代辦。肇事駕駛現身說法 電動車、AI培育是長遠目標公車學院的講師,除了資深駕駛長外,李建文說計畫找曾經有肇事紀錄的公車司機「現身說法」,以其自身經驗,說服力也會更強,提醒避免犯同樣錯誤。同時也會找資深交通警官授課,從執法的角度提出觀點,讓駕駛長了解不同的立場及思維。
此外,由於公車上可能會遇到千奇百怪的事,包含性騷擾、偷竊或乘客間糾紛等事情,且觀察到最近有很多公車司機遇到詐騙的情事,公車學院也計畫找刑事方面的警官,讓公車駕駛長自身或車上遇到各種狀況,知道該如何處置得宜。
由於近年電動車輛火燒意外頻傳,公車學院還會辦消防課程,邀消防專業人士教導電動公車的火勢撲滅方式外,重點還在於人員的安全逃生,及如何不波及其他生命財產的緊急處置作為訓練。
王中允認為,政府推動2030年全面改為電動公車,但電動公車的駕駛訓練,目前缺乏一套培訓制度,公路人員訓練所沒有電動公車,仍是用柴油公車訓練,但駕駛電動公車與柴油公車的習性不同,建議公車學院可以將電動公車駕駛舒適性,納入現階段的課程。
公車駕駛長要不斷提升專業度,贏得敬重,才能吸引更多人才願意投入。周永受攝
李建文說,公車學院短期目標是針對預防事故及提升駕駛長的專業性,中長期目標則會再納入高階經理人的經營課程,包括ESG及如何申請碳權都會納入,此外還有AI車長開發設計等科技及創新研發,希望透過公車學院培養更多公車專業人才,也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這個工作。
王中允說,公車駕駛長承載著那麼多乘客,肩負那麼多條生命安全,本來就應該是份高收入的工作,而且在身體負荷上,是真的拿命去拚,所以要有相對應有的報酬及專業完善的培訓,希望藉此強化公車駕駛長就是掌控公車的主導者,未來可具備某些權力,如果乘客在車上胡鬧影響安全,駕駛長是可以拒絕其上車。當一份工作受到尊重,包括收入、尊榮感及願景,喜歡並願意投入這工作的年輕人才會更多,公車駕駛缺工問題才能真正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