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報》跟著首都客運駕駛長彭守中,跑整趟公車路線行程,了解駕駛過程遇到的各種狀況。周永受攝
公車駕駛長的薪水待遇好,為什麼找嘸人?《太報》透過跟拍採訪公車出一趟次的方式,了解這個工時長、狀況多、風險高的職業的甘苦。
冬天清晨冷冽的溫度,起床對很多人是件痛苦的事,但是,當整座城市尚未甦醒時,62歲的彭守中一如往常已經離開新北汐止家中,來到位於台北市新湖一路的首都客運內湖站。他是首都客運民生幹線的駕駛長,開公車已經有22年的資歷。
「我剛開始跑公車時,孩子才剛讀幼稚園,現在都已經大學畢業出社會工作。」親切和藹的彭守中笑著對記者說,他年輕時原本在製造業上班,因為工廠都移到中國大陸,那時3個月到半年才回來台灣一次,「小孩子都快不認識我」,決定留在台灣工作,由於過去在軍中服役時有大客車駕照,公車駕駛長的薪水又比一般上班族高,所以投身公車駕駛長,一做就是22年。
彭守中負責的是民生幹線,從內湖區行愛路往返大同區圓環,路線全長25.6公里,每一趟次因為尖離峰不同,大約在100到120分鐘,早上7時出第一班車,一天要跑6個趟次,跑完3趟後,中間會約有1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最後一班的下班尖峰時間回來,大約是晚上7點多,每個月休4到5天,加上加班及延遲津貼等,一個月收入有10萬元。
首都客運駕駛長彭守中,開車上路前進行酒測。周永受攝
天沒亮就到站 夜沒黑不可能下班不過,雖然早上7時出第一班,「乘客的安全絕對不能馬虎!」彭守中幾乎是天沒還沒亮就到場站,在出車前做詳細的車輛巡檢,看看有無異常之處,最後一班回來後,也會做車輛內外的巡檢。
「坦白說,剛開始我也不習慣,曾經想要離職,因為天還沒亮就要出門,天完全黑了才能下班,可是,工時雖然很長,薪水卻很高,不能用一般上班族的思維看待這份工作,必須自己調適。」
彭守中的同事唐宗源從上班族轉跑道公車駕駛長已經12年,一樣是調適很久,因為前一個工作的科技業公司發薪不穩定,轉行當公車司機的他,起初對於颱風天還要出車載客是有些許抱怨,「但是,沿路載到很多乘客,他們颱風天也是要出門上班,而且有的人是要在戶外工作,比我們還要辛苦」,讓他覺得做這份工作很有意義,颱風天載著需要出門辛苦工作的人,安全送他們到上班地點,一切都值得。
2月11日採訪當天,記者採訪跟著彭守中駕駛的公車出車一整趟旅次,兩小時的車程,只是坐車而非開車的人,就已經疲累不堪,更能體會到掌握方向盤的公車駕駛長,不只是負責開車,而且在行駛過程中還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及幫忙處理乘客所遇到的各種狀況,有多辛苦!當彭守中開著公車行經民生東路快到建國北路口,一輛小客車突然從巷內竄出,沒有打方向燈,還想直接切到內側車道,所幸彭守中的車速有放慢,稍微踩一下煞車才避免撞上。
首都客運駕駛長彭守中,開車上路前刷卡。周永受攝
汽車亂竄、機車亂鑽 違停佔用停靠區最自私「很常遇到的,除了這種突然從巷子竄出的車輛,還有後方汽車會加速開到我們前面,機車到處鑽也是常見。」彭守中說,駕駛公車就是要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跟人家比快,為了車上乘客安全,一定要遵照速率,安全至上。
另一種最困擾的車外狀況是公車停靠區被違規車輛佔用,或是在靠近公車停靠區時,有車輛違規併排影響視線,在採訪跟著行駛的過程,就發現有不少車輛是在公車停靠區前方違規併排,影響車輛停靠,要搭車的乘客視線也受到影響。彭守中在駕駛過程會遇到車外各種狀況。周永受攝
彭守中開車時非常謹慎,因應各種交通狀況。周永受攝
「最常見的違停是在民生社區,車輛佔用停靠區最大影響是行動不便者,尤其是輪椅族需要公車可以完全停靠,空間足以擺放斜坡板安全上下輪椅,但是常因為小客車司機貪圖自己方便,造成弱勢者更大的不便。」彭守中語重心長地說。
另一種車外狀況是人,當公車離站到達路口時,好幾次看到有人站到車前招手,或是拍打著車門希望上課,彭守中只能微笑揮揮手示意不能停載,「這是為了這些要搭車的人設想,安全至上,不要因為趕車而讓自己置身在危險中。」去年台中發生過公車轉彎時撞死走斑馬線的女大學生的重大事故,交通部要求公車轉彎時「指差確認」,彭守中沿路經過轉彎路口,總是會先停住車,左右擺頭查看,並伸手進行雙重確認,嘴巴也都會複誦口令「確認號誌,確認來車,確認行人」,彭守中說,很多交通事故是因為不良習慣所致,同樣地,如果建立良好習慣,也能降低風險及事故發生。
彭守中每次轉彎時,都會嚴格遵照指差確認。周永受攝
除了車外有各種狀況,車內同樣會遇到各式各樣乘客提出的詢問或請求協助。
「司機,我要到新光三越,下車後要怎麼過去?」,民生幹線行駛的是民生西路,乘客問在捷運雙連站下車後,要怎麼走去新光三越南西店,彭守中一邊開車,一邊還要回答「你下車後往捷運地下街,走左邊的方向往中山站慢慢過去就會到了」。
也有人在民生幹線折返快回到內湖場站時上車,彭守中的經驗告訴自己,乘客一定不是真的要搭這班車,乘客回答「我要到民生西路」,彭守中提醒是搭錯方向,指著對向站牌說「請您到對面那邊搭車。」
彭守中開車謹記,要讓每位乘客安全舒適搭乘公車抵達目的地。周永受攝
年長乘客失智、失禁 要有更多耐心與愛心由於公車站牌的名稱不一定是當地的熱門景點,彭守中會廣播提醒乘客,例如靜修女中站快到時,會提醒說「寧夏夜市要到了」,當行駛路線經過捷運車站時,也會提醒若要轉搭捷運,請在這站下車。
搭乘公車很多是年長者,彭守中在年長乘客上下車,總是不斷廣播提醒「小心階梯,注意安全」,最讓他難忘的是,有一次在行駛中發現一位長者一直站著沒有下車,他主動上前關心,發現長者有失智症狀,也無法在其身上找到可聯繫的家屬或身分識別,他一面安撫其情緒,一方面回報公司協助長者報警處理,最窩心是乘客家屬的一句感謝,倍感溫暖。
唐宗源也遇過年長者搭公車時失禁,一方面安撫情緒,另一方面拿著車上的拖把做簡單整理,避免影響到其他乘客。
開車回到場站,記者對彭守中說:「我這樣跟著跑一趟就覺得很累,很難想像你們一天要跑6趟次有多辛苦,而且還總是要笑臉迎人面對乘客。」彭守中笑笑說,307這條台北市聯營公車營運最好的路線,每趟路程是長達4小時,一天跑3趟更辛苦,雖然收入更高,但傷肝,身體負荷大,「現在我年紀大就不會去跑。」
雖然開車一趟行程很辛苦,但彭守中從未喊累。周永受攝
開公車不只是工時長,狀況多,彭守中說,最大壓力來源是乘客投訴,也是很多老司機不願意做的原因。因為駕駛長要專注於開車確保安全,有時候對於車上乘客詢問的問題,只是稍微晚回答,就會被投訴說態度不好,有時是因為其他車輛亂竄、亂鑽,不得已踩煞車,也被投訴說乘車過程令其不舒服,導致有不少資深司機寧願轉去開交通車、接駁車或遊覽車。
每次公司有新進駕駛長,彭守中都會讓他們跟車2到3天,之後讓他們掌握方向盤時,也會跟著提醒他們可能遇到的狀況,等完全熟悉並能掌握狀況,再讓他們單獨開車載客。
經驗樂於傳承 深怕這行有斷層因為年紀漸長,彭守中計畫65歲退休,現在他希望能將經驗傳承,也希望更多年輕新血加入,但現在年輕人不願進來,有斷層,等像他一樣的這批駕駛長退休後,未來斷層恐怕更大,如何輔導年輕人,透過各種補助誘因或協助,銜接這工作,才不會造成斷層。
彭守中也總會提醒年輕的學弟,不要用上班族作息時間開公車,「人家休息,你在上班;人家下班,你可能還在上班」,放假時不要玩得太晚,每天開車趟次中間都會有休息時間,該休息時就休息,才不會精神不濟,盡量速度放慢,「懂得讓,不要搶,安全至上」。
首都客運駕駛長唐宗源會不斷提醒新進駕駛長,調整心態。周永受攝
唐宗源遇到新進同仁,都會提醒「真的很辛苦」、「真的很辛苦」、「真的很辛苦」,一定要講3遍,因為很重要,心態要調整,不要看人家下班,抱怨你還在上班,要想想領薪的時候是多出一般上班族多少,這就是辛苦工作換來的,不要看到人家好的一面 ,要想到自己得到的是什麼。
唐宗源說,公車駕駛長工時很長,必須面對突發的汽機車、行人的狀況,防禦駕駛很重要,新進最常犯是因為沒有大車經驗,會用小車經驗開大車,不斷提醒大車要注意的事項更多,「我們是拿職業駕照的人,要比自用小客車駕駛,多一份用心,多一份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