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日前公布在台灣周遭的演習畫面。路透社
美國國會上週發佈的一份報告說,面臨中國日益增加的軍事壓力,美國和台灣都面臨政策挑戰,美國必須平衡的是如何深化與台灣的軍事關係卻不致引發與中國的衝突,台灣則是要面對解放軍不同類型的軍事行動,還要解決內部包括基礎設施、能源等脆弱性及公民防衛準備不足的問題。
美國之音報導,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CRS )亞洲分析師柯珀(Caitlin Campbell)在題為《台灣:防務與軍事議題》(Taiwan: Defense and Military Issues)的報告指出,美國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政策都是以維持跨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為最優先目標,為勸阻中國不對台灣使用武力,美國一直在支持台灣的軍事遏阻努力並增強台灣自身阻遏中國在地區咄咄逼人行動的能力,但「美國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如何深化與台灣的軍事關係卻不致觸發美國政策謀求避免的衝突」。
報告指出,台灣享有包括地理位置及天然地形和氣候的軍事優勢,不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數十年來的快速現代化之下,台灣面對台海兩岸日漸不平衡的軍力對比,「一些觀察人士評估,人民解放軍現在已經能夠,或很快就能夠對台灣實施各種軍事行動」。
報告中說:「這座群島的能源、糧食、水、網路以及其他重要設施對外來干擾的防衛非常脆弱。部分觀察家指出,(台灣)民間防衛準備不足,台灣軍方在招募、續聘和訓練人員上遭遇困難。」
這份CRS評估認為,中國解放軍正在演練對台飛彈攻擊、占領台灣外圍領土、封鎖能力和兩棲登陸台灣能力,這也是「最危險也最具挑戰性的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也在進行「灰色地帶」戰略,透過「持續、低程度、非衝突性的軍事活動侵蝕台灣軍方的優勢和備戰能力」。
關於美國對台策略和政策,報告說,《台灣關係法》(TRA)為美國對台灣防衛的支持提供了法律基礎,此一法律並不要求美國保衛台灣,而是規定「美國的政策是要維持能夠保衛台灣的能力,TRA創造了一旦中華人民共和國攻擊台灣時美國採取行動的‘戰略模糊’」。
儘管有包括國會議員在內的專家認為,美國應該改變以往的「戰略模糊」政策改為「戰略清晰」,也就是正式承諾保衛台灣。有專家認為,「戰略清晰」有助於遏阻日益獨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報告也說,支持「戰略模糊」的人認為此長期政策可以持續讓兩岸自我克制,並促使台灣在其防衛能力上做更多投資。
報告稱,美台官員都同意台灣在遏阻北京侵犯的策略上必須考慮到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能力,不過他們有時候對如何落實這種策略有不同看法,美國政府鼓勵台灣謀求所謂的「不對稱」策略,以大量小而相對廉價的武器系統來大大提高中國併吞台灣的代價,但台灣則有人認為這種做法將使台灣在應對解放軍的灰色地帶脅迫上更為脆弱。
報告最後說明了美國對台軍售的做法,指稱數十年來這是美國協助台灣提高防衛能力最公開的做法,儘管2020到2022年期間台灣是美國最大對外軍售(FMS)的採購者,但一些觀察人士認為台灣軍隊的裝備並不足以擊敗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能的攻擊,尤其是烏克蘭戰爭凸顯了美國及其夥伴在防衛產業程式上的脆弱,美國是否能及時交付台灣防衛物資令人擔憂。
為了處理這些問題,報告說,《台灣加強韌性法》有對應的做法,包括授權美國政府到2027年為止,每年對台灣提供多達20億美元的「對外軍事融資」(FMF)援助;允許美國政府使用「總統提取權」(Presidential Drawdown Authority)從美國國防部現有庫存中提供台灣武器裝備,拜登政府已經在7月時通報國會將移交台灣3.45億美元的防衛物資;以及要求行政當局將對台軍售納入「快軌」加快處理台灣的採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