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偷拍、誘拍猖獗!兒少性剝削轉向「性影像販運」 衛福部次長痛斥:禽獸不如

    2025-08-08 16:16 / 作者 游騰傑
    《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立法30週年,衛生福利部呼籲全民守護兒少安全。游騰傑攝
    我國《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邁入30週年,兒少性剝削樣態已從昔日的人口販運,轉變為以偷拍、引誘兒少自拍及散布為主的「性影像販運」。衛福部統計,去年通報案件中,性影像占比高達八成六。為此,衛福部除兩度修法加重刑責,並成立性影像處理中心,而今年也將導入AI主動巡查技術,加速下架違法影像。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在舊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時期,每年通報案件數約為300件至500件,兒少被害型態以對價性交、坐檯陪酒為主,106年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修正施行後, 新增的兒少性影像犯罪樣態成為大宗,113年全國計有3,582件兒少2性剝削通報案件,其中涉及拍攝、散布兒少性影像即佔8成6。114年上半年,衛福部已接獲629件兒少性影像案件通報,相關影像更被散布至2,102個網站。

    衛福部指出,因應犯罪手法不斷翻新,衛生福利部於112年及113年進行2次修法,除了加重刑責、增訂罪刑以嚴懲兒少性影像犯罪,並成立性影像處理中心,單一窗口受理申訴案件,加速性影像移除下架,此外也運用公私協力辦理兒少性影像轉碼比對移除計畫,透過與國際性影像資料庫之比對,預防性阻攔兒少性影像再度被上傳。

    衛福部保護司司長張秀鴛指出,過去人口販運多以實體控制人口為主,如今已轉向「性影像販運」,直指兒少性影像就是「數位人口販運」,性影像犯罪型態包括偷拍、引誘兒少自拍並上傳、交換影像等。

    她強調,防治兒少性影像犯罪,前端教育對家長與兒少極為關鍵,必須提升防範意識、避免拍攝與上傳,也說衛福部已完成招標,委託國內廠商以人工智慧(AI)科技,該公司已取得微軟 PhotoDNA 技術,主動巡網下架兒少性影像,預計今年將導入AI主動巡查技術。

    衛福部政務次長呂建德痛斥,對兒少進行性剝削者簡直「禽獸不如」,打擊兒少性剝削是一場戰爭。他指出,這類犯罪存在雙重結構性壓迫,既是權力的不對等,也是成人對未成年人的壓迫。除持續透過修法加重刑責外,更需推動社會價值觀的改變,衛福部將與民間團體攜手,因應網路世代中層出不窮、手法不斷翻新的性剝削模式。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表示,該會在103年至114年間服務的兒少性剝削案件中,加害者與被害者的關係以「未曾見面的網友」最多,占46%;其次為前任或現任親密伴侶,占18%。她指出,兒少性剝削型態已從早期強迫少女淪為雛妓、進行性交易,轉變為陌生人詐取性影像,各界必須提高警覺,防範新型態網路陷阱。

    衛福部表示,我國雖然訂有責任通報制度,所有兒少性剝削被害人依法會被通報到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接受相關服務,但性創傷是深層且長久的,許多被害人通常是到服務結束或是成年之後才開始出現身心狀況,進而影響日常生活。因此衛生福利部補助民間團體及心理諮商所成立性創傷復原中心,提供性創傷復原與 諮商輔導等服務,目前全國已有13處,期望能陪伴有需求的被害人走過人生低谷。

    《太報》關心您:若遭到性騷擾或性侵害,請撥打113專線,尋求專業協助。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