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會。美聯社
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將於下月登場,有媒體發現,本屆候選人中至少49人與中國企業有關連,幾乎佔總數的3成之多,較4年前相比增加50%。專家分析,這反映出中國資本在香港經濟中的地位日增,以及北京推動立法會引領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作用。
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今日(11/5)調查發現,在161名登記參加12月7日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中,至少有49人在中國企業擔任要職或獨立董事。其中,有19人角逐功能界別席次,18人競逐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12人則投入地區直選;除5人外,其餘候選人均與中國國企有所關連。
相較於2021年立法會選舉時,153名候選人中僅約20%與中國企業有關聯,本屆比例則達3成左右,出現顯著上升。今年甚至在一些功能界別出現全都是具有中國商業背景的候選人參選情形。
在金融界別部分,現任議員、中國銀行(香港)顧問陳振英將與中國交通銀行(香港)前副行政總裁葉子建競逐席次。葉子建強調,中國企業與本地公司在港經營歷史悠久,且中國企業的管理層更熟悉跨境政策,能夠理解北京的關注點,促進香港與「內地」的合作。
保險界別方面,現任議員、中國太平保險(香港)總經理陳沛良將迎戰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香港)聯席行政總裁林溢東;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別,則是由現任議員、中糧集團外部董事霍啟剛與香港中國通訊社(中通社)副總編輯羅光萍展開角逐。
中國半官方智庫「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劉兆佳認為,與中國企業有關的候選人增加,是因為這類公司在香港經濟中的角色日益重要,而「融入國家發展需要有人牽線搭橋」,北京期望立法會議員能夠更深入理解經濟發展,尤其是在加強香港與「內地」經濟聯繫上,支持並配合政府的經濟增長計畫。
然而,香港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對可能的利益衝突表示擔憂,特別是在審議涉及「內地」企業可能受益的發展計畫期間發生。他呼籲立法會議員申報任何相關利益,以提高公眾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