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涉助長監控維吾爾族、強制抽血採樣 中國期刊遭牛津大學出版社終止合作

    2025-07-17 09:40 / 作者 國際中心
    2023年,土耳其伊斯坦堡示威者上街聲援新疆維吾爾族人。路透社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宣布,將不再出版由中國司法部資助的學術期刊《司法鑑定科學研究》,該期刊發行以來爭議不斷,刊出的某些論文遭質疑未遵循DNA採樣的倫理標準。

    衛報》報導,《司法鑑定科學研究》(Forensic Sciences Research)出自中國司法部下轄的「司法鑑定科學研究院」,號稱是「中國唯一聚焦司法鑑定科學領域的英語季刊」。該刊自2023年起由牛津大學出版社發行。

    原本每季出版的《司法鑑定科學研究》已在官網宣布,今年底後該刊將不再由牛津大學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出版。今年7月以來的投稿文章若通過審核,將由FSR新的合作夥伴「科愛」(KeAi)出版。

    「科愛」總部位於北京,由中國「科學出版社」與荷蘭學術出版暨資料分析公司Elsevier(愛思唯爾)合資成立。愛思唯爾也曾捲入出版和學術倫理爭議。

    《司法鑑定科學研究》曾刊登數篇遭到批評的論文,均涉及對維吾爾族及其他受高度監控的中國少數民族的基因分析。批評者指出,研究對象很可能並非真正自願同意提供DNA樣本,而且這些研究可能加強當局對這些族群的全面監控。

    其中一篇發論文分析264名新疆烏魯木齊的維吾爾族人的血液。論文的主要作者隸屬中國國家安全系統,任職於新疆警察學院,且獲得該校研究資助。

    論文宣稱受試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數據已經匿名處理。但比利時魯汶大學基因科學研究專家莫羅(Yves Moreau)曾致函牛津大學校長,指「知情同意」應以「自由的知情同意」為標準,但在新疆的實務上不可能。

    這篇在2022年6月以紙本刊載的維吾爾族基因研究,早在2020年9月就於網路版首次發布,文章至今仍未被撤稿下架。牛津大學出版社只曾在2024年針對這篇文章「表達關切」,以回應外界質疑。

    不過,另外兩篇同樣發表於《司法鑑定科學研究》、以中國人口DNA樣本為基礎的論文因發生倫理爭議,已遭牛津大學出版社撤稿。這兩篇論文的多位作者皆來自中國警察單位。

    新疆維吾爾族人長期受到中國國家機器的嚴密監控。2016至2018年間,中國以「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為名拘禁了約百萬名維吾爾人。聯合國曾表示,中國在新疆的政策可能構成「危害人類罪」。

    新疆當局還被揭發以健康檢查之名,強制收集數百萬名維吾爾人的DNA樣本,維吾爾族社群及人權組織則表示,這些做法並非自願,而是為擴大監控所設。

    最早質疑牛津大學出版社與《法醫科學研究》合作的莫羅,對於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決定表達感謝,但也批評該出版社僅發布簡短聲明,未正面回應事涉重大的人權與倫理問題。

    牛津大學出版社拒絕說明終止與《法醫科學研究》合作的具體原因。

    《衛報》指出,近年來,出自中國的基因研究論文不斷受到外界對倫理標準的質疑。某國際知名出版集團旗下的遺傳學期刊,去年就因人權疑慮撤回18篇來自中國的論文。

    主要爭議是,中國是否允許弱勢族群可自由拒絕參與研究,特別是在研究機構與國安或警方有關時。另一方面,外界也擔憂這類基因研究會強化對少數民族的監控。
    國際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