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8日,烏克蘭軍人在東部頓內茨克的前線地區,朝俄軍發射凱撒自走砲。路透社
俄烏戰事超過3年,目前烏國內有戰場處於劣勢、外有美國川普政府恐不再相挺等隱憂。然而英國「經濟學人」認為,總統權力益發膨脹且頻出錯,烏克蘭最大問題恐在政治而非軍事。
報導指出,自俄國入侵以來,許多自由派與溫和派烏克蘭人面臨兩難困境-揭露政府無能、腐敗或管理不善恐殃及國際對基輔支持,但默不作聲卻等於接受總統澤倫斯基逐漸壟斷權力,這有時反會削弱烏國效率,甚至抵銷為戰爭的努力。
烏克蘭獨立線上日報ZN.UA主編莫斯托瓦亞(Yulia Mostovaya)說:「當西方媒體和歐洲領袖們將澤倫斯基捧為英雄讓他成名時,我們感覺像被綁住了。」
一位不具名的烏克蘭官員表示「若澤倫斯基覺得沒有對手時,就代表大選近了」經濟學人認為,基輔當局似乎也正為此而加緊控制。
烏克蘭最大在野黨黨魁、前總統波洛申科(Petro Poroshenko)今年2月僅因「空泛的國安威脅」指控而挨罰,資產被凍還被控叛國罪,批評者認為叛國罪官司猶如法律手段的整肅,種種作為等於實質禁止波洛申科參選。
民間社運人士也受害。致力反腐的沙布寧(Vitaly Shabunin)在戰爭之初就從軍,但仍持續揭露烏克蘭國防部的貪腐,使他成為被打壓對象。他最近又因一項調查被派往最前線,且他每天大小事都會被通報當局。沙布寧說這種手段跟俄國總統普丁剛掌權時如出一轍。
經濟學人指出,基輔目前以效能為名,將本屬機關或國會的權力集中於總統身邊少數非民選官員手上,像是幕僚長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澤倫斯基的文膽利特溫(Dmytro Lytvyn)及負責監督國安單位的塔塔洛夫(Oleh Tatarov)等人。
忠心者會獲得任職國營企業董事會等酬庸,而太有主見、有高民意支持率或與西方有直接溝通管道者,紛遭解職或被邊緣化,包括極具人望的前烏軍總司令扎盧茲尼(Valery Zaluzhny),於2024年2月被解職並被派往倫敦擔任駐英大使。
烏克蘭另一重要網媒「烏克蘭真理報」(Ukrainska Pravda),主編穆薩耶娃(Sevgil Musaeva)表示,總統辦公室不去處理引來調查報導的問題根源,代之以限制採訪、打壓廣告商,甚至把跟記者接觸視為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