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俄烏戰爭3週年:普丁要的不只是停火 是要烏克蘭「白俄羅斯化」

    2025-02-24 17:50 / 作者 林宜萱
    2018年7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右)與美國總統川普(左)在芬蘭赫爾辛基會面。路透社
    俄羅斯在3年前的今天(2/24)全面入侵烏克蘭,美國總統川普號稱上任24小時內就會讓俄烏停火,看來是牛皮吹破。美國與俄羅斯本月18日舉行了會談,一些人認為也許停火的時刻很快就會到來,但熟悉俄羅斯的專家們對於和平並不樂觀,因為普丁要的不僅僅是停火,而是確保烏克蘭未來在地緣政治上會乖乖聽話,就像俄羅斯現在的小弟白俄羅斯一樣。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本月20日請到該機構的3位俄羅斯議題專家,分享他們對於美國川普政府在推動俄烏停火上的方向和效果評估。3人都認為,俄國政府現在基本上是處於一個慶祝的氣氛,美國不僅搞不清楚俄羅斯的主要目標,內部也像是多頭馬車,看不出到底是誰要負責和俄羅斯談判,反倒是忙著侮辱盟友,並把主動權讓給了俄羅斯。

    不只要停火,是要烏克蘭像白俄羅斯一樣聽話

    曾在小布希時期白宮國安會負責俄羅斯事務的葛蘭姆(Thomas Graham)表示,首先,站俄羅斯的立場來看大局,俄烏戰爭的問題實際上並不是只關乎烏克蘭,烏克蘭背後有更大的歐洲安全局勢,俄羅斯想和美國討論更廣泛的戰略議題,包含能源安全、北極航線、中東等。

    看完大局,再來聚焦於烏克蘭本身。葛蘭姆指出,包含普丁在內,俄羅斯早已多次表示他們對單純的停火「沒興趣」,普丁要一個長期的解決方案,而主要癥結集中在2個問題上,一個是領土、另一個是烏克蘭的地緣政治傾向。

    從俄國角度看,沿著目前的戰線停火,並不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狀況,因為俄軍並未攻下整個頓內茨克州、札波羅熱州和赫松州,如果就此停火,這3州有局部還會在烏克蘭手中;而烏克蘭也不會滿意,因為從烏克蘭的角度,這些都是烏克蘭的領土,烏克蘭想要恢復的是1991年獨立後的疆界,但目前顯然無法透過武力取回這些失土。

    2025年2月24日,紅區為俄羅斯佔領烏克蘭領土,藍區為烏克蘭奪回的失土;烏克蘭東北方一小塊紅藍形狀與大小相近的,為烏克蘭控制的俄國庫斯克州一隅、及俄羅斯奪回的庫斯克州範圍。翻攝ISW

    2023年9月15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右)在索契接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左)。路透社

    近日才從俄羅斯返美的葛蘭姆說,就他在莫斯科時所聽聞的,俄羅斯認為停戰後的烏克蘭立場才是最棘手的問題。普丁想要控制整個烏克蘭的地緣政治走向,這某程度上也包含了必須控制烏克蘭國內政治;簡單來說,在普丁想像中,未來的俄烏關係應該會像是現在俄羅斯與白俄羅斯的關係。

    然而,從美國的角度來看,美國應該至少需要讓烏克蘭主權獨立、且維持親西方的傾向,無論停火後烏克蘭手上還剩哪些領土。葛蘭姆說,俄國應該已經意識到美俄之間會有這個分歧,只是不知道何時會浮現,而美國現在內部意見似乎還很混亂。

    專家們在這場談話上也被問到,俄國最近曾表示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但如果以白俄羅斯模式來看,那俄國應該不會希望烏克蘭成為歐盟的一部分吧?

    葛蘭姆對此解釋,俄羅斯多年來對於是否放烏克蘭加入歐盟,始終猶豫不決,直到開戰後也是;如果有選擇,俄羅斯當然不希望烏克蘭融入歐盟。而放消息說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這就是談判的手段,當你想要把交易方向推往對自己有利的路線時,這是一張可以打的牌,但等到認真談判時,會不會妥協、妥協多少,那就難說了。

    派維和部隊駐紮在俄羅斯,可能嗎?

    葛蘭姆和另一位研究員、喬治城大學國際關係教授凱強(Charles Kupchan)都提到,川普政府似乎根本就還不確定,究竟是要由誰出來和俄國談判。川普任命的烏克蘭事務特使是凱洛格(Keith Kellog),但最先到俄國和俄國官員談的,是川普的中東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美俄18日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會談時,凱洛格也缺席,所以烏克蘭事務特使的角色、美方談判代表究竟是誰,都令人很困惑。

    2025年2月18日,美俄高層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會談,美方派出的代表為川普中東特使魏科夫(左起)、國務卿盧比歐、國安顧問瓦爾茲。路透社

    2025年2月18日,美俄高層在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會談,俄方派出的代表為普丁長期外交顧問鄂夏柯夫(Yuri Ushakov,左起)、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路透社

    凱強教授曾在歐巴馬政府時期任白宮國安會歐洲事務主任。他表示,川普政府在美俄第一次會談(2/18)之前已先放棄主動權,國防部長赫格塞斯12日就說烏克蘭加入北約、取回2014年以來被奪的土地都是「不切實際」;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全部都還在,就開始興高采烈地討論重建美俄經貿關係,實屬本末倒置。

    凱強說,川普政府的其中一個提案,是停火後會有某種形式的維和部隊駐紮於烏克蘭,然而這在歐洲還沒有共識;歐洲最強硬挺烏克蘭的是波蘭,但就連波蘭也對派兵去烏克蘭態度保留。

    凱強認為,一些盟國派兵去烏克蘭並非不可想像,但需要有「非歐洲國家」的參與,俄國才可能會接受,而且如果沒有美國在空中優勢、後勤和情報上的支援,那歐洲也不大可能接受;例如波蘭真正想要的是繼續維持跨大西洋合作,波蘭不希望最後只剩一個「歐洲靠自己」的戰略,所以波蘭已經採購了很多軍武,國防支出比大多數國家都還要高。

    哥倫比亞大學公共事務教授、外交關係協會資深歐亞研究員塞斯坦諾維奇(Stephen Sestanovich)補充說,波蘭一直很認真要強化波蘭境內的北約設施,甚至在川普第一任期提出要打造一個「川普堡」(Fort Trump),現在川普回來了,波蘭很可能會再次把這提案呈報給川普。終究,每個國家最關心的是自己的安危,波蘭也不例外。

    塞斯坦諾維奇和本文第一個提到的專家葛蘭姆則都認為,俄羅斯不可能接受有維和部隊駐紮在烏克蘭,除非有足夠的籌碼逼俄羅斯接受這一點,但這又會繞回去「俄羅斯沒拿下的那些地區未來會如何」的問題上。

    塞斯坦諾維奇重申,「普丁對單純的停火沒興趣」,川普可能認為談判可以實現這個目標,但從俄羅斯的角度看來並不夠。葛蘭姆也說,他在莫斯科時聽到的其中一個擔憂,就是俄國人並不相信美國政府高層已經理解到俄國想要的「不只是停火」,俄方希望真的有一個了解俄羅斯、了解烏克蘭、而且還受川普信賴的人去告訴川普,「如果你想和俄羅斯達成協議,你得做點其他事」。

    而這也回到川普2.0政府用人的問題。川普這次任命的高層官員,很多人在從政後都沒有外交談判經驗,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是參議員出身,中情局長雷克里夫(John Ratcliffe)、國家情報總監加巴德(Tulsi Gabbard)、國安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入政壇的起步都是眾議員;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是少校退役,但他2017年開始的主要工作是《福斯新聞》節目主持人。

    2025年2月12日,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在北約總部舉行的烏克蘭防禦聯絡小組會議上發言。美聯社

    獲川普任命為國家情報總監的前眾議員加巴德。圖為她2024年2月22日在馬里蘭州參加「保守政治行動會議」(CPAC)年會。美聯社

    3位專家一致同意,川普政府高層目前沒有人真正進行過國際談判,而且現實就是沒有人和俄羅斯交手過,而剛好和俄羅斯人談判又很需要「特殊的才能」。

    川普儘管吹噓,不妨礙普丁達成目標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俄羅斯歐亞中心資深研究員、政治分析公司R. Politik創辦人史塔諾瓦亞(Tatiana Stanovaya)也在社群平台上特別提及,上述3位專家當中,葛蘭姆的看法和她的看法非常接近:普丁不只想要取得領土,更是希望確保烏克蘭成為一個「對俄國友善的國家」,普丁不會接受沿著目前戰線劃分疆界的停火方案,更不可能接受西方維和部隊駐紮烏克蘭。

    史坦諾瓦亞在先前的貼文裡曾解釋,「烏克蘭成為一個對俄國友善的國家」才是普丁心目中真正的解決方案,但這個友善代表了烏克蘭必須解除大部分武力、以及把「不加入北約」納入憲法。

    史坦諾瓦亞認為,普丁已經完全做好了談判失敗的準備,他會繼續吹捧川普、做點小讓步(包含暫時停火),讓川普可以去吹噓他和俄國達成了「重大且美妙的交易」,而這些小讓步不會妨礙普丁實現最終目標,也就是烏克蘭得變成一個友善的國家。

    2018年7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右)、美國總統川普(左)在芬蘭赫爾辛基會面,進行聯合記者會。美聯社

    至於要怎麼讓烏克蘭變得友善,史坦諾瓦亞也解釋了,「如果你仔細看普丁和克宮發言人的所有聲明,你會發現他們從來沒有直言烏克蘭應該要舉行選舉」。選舉雖然有可能可以推翻澤倫斯基,但也會讓烏克蘭政治出現更多變數,川普政府現在極力刺激烏克蘭舉行大選,這其實也不是俄羅斯的首選策略。

    史坦諾瓦亞指出,對俄羅斯來說,最好的狀況不是烏克蘭選舉,而是烏克蘭憲法法院開始評估澤倫斯基目前總統職權的合法性,在總統權受質疑的狀況下,國會就是唯一的合法代表,那俄羅斯可以直接找烏克蘭國會議長談。
    林宜萱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