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印度民眾在新德里示威,要求停止進口中國商品,保護國內製造業。美聯社資料照片
不論是印尼、巴基斯坦或巴西,中國製造的低價商品對這些國家的本土工廠生存形成極大壓力,扼殺工作機會,甚至阻礙本土製造產業發展。
中國低價勞力的典型受害者:巴西巴西企業領袖批評,國家產業萎縮是中國害的。1985年時,製造業在巴西國內生產毛額(GDP)占36%,到了去年已剩不到11%。
鋼鐵是中巴貿易的爭議核心。巴西是全球最大鐵礦生產國之一,鐵礦是製造鋼鐵的關鍵原料。但是,把巴西的鐵礦運到超過1萬6000公里之外的中國,加工製成鋼鐵後再運回巴西,居然還是比巴西本土製造鋼鐵便宜,這讓一些企業重新思考在巴西的投資。
鋼鐵業龍頭阿塞洛米塔爾集團(ArcelorMittal)巴西區主管德保拉(Jefferson de Paula)說:「在一個20%至23%鋼鐵依賴進口的國家投資有何意義?這市場對我們來說太可怕了。」
中國在秘魯投資建設深水港錢凱港,號稱是「拉丁美洲的新加坡」。路透社
多個開發中國家已採取行動 抵抗「中國製造」支持開放貿易的瑞士非營利組織「全球貿易警示」(Global Trade Alert)指出,自2022年以來,多個開發中國家已實施近250項貿易防禦措施,包括調高關稅、發動反傾銷及反補貼調查。
巴西總統魯拉看起來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私交不錯,2國又都是金磚國家成員,但是在250項貿易防禦措施中,巴西就占了120項,而且巴西也對中國及其他國家進口的汽車零件、電信設備和鋼鐵提高關稅。
印尼政府今年10月宣布禁止中國電商「拼多多」海外版的Temu在該國營運,稱這種中國境內直發的的低價商品提高「掠奪性定價」的風險。
中國低價製造業曾具火車頭效果 但紅利已漸消失世界銀行在今年10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中國崛起成為全球貿易龍頭後,對於開發中國家而言,一開始的帶領產業效果是高於競爭壓力的。在2008至2019年間,中國經濟每成長1個百分點,就能推動亞洲新興及開發中經濟體成長約0.14個百分點。
但是這項效果正逐漸衰退,世界銀行指出,如果此趨勢持續,未來可能正轉負。
想要保持關係但也想顧飯碗 開發中國家對中國左右為難以全球南方國家而言,選擇與中國交好,主要因素除了地緣政治,還有對美國的不信任。魯拉和習近平在11月的金磚峰會熱情擁抱,鏡頭前的好交情是建立在,巴西是少數對中國仍有貿易順差的國家,而且魯拉沒有那麼反美。
中國也透過一帶一路等計畫,以投資或放貸籠絡開發中國家,例如在印尼投資開發天然資源,帶動印尼的鎳及其他商品出口量提高。習近平上月赴秘魯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會議,順道參加中國投資建設的深水港錢凱港(Chancay)啟用儀式。
但是並非所有產業都能雨露均霑。印尼瓷器產業協會要求政府對中國採取更嚴厲的貿易行動,因為自從中國製的低價瓷餐具入侵以來,印尼有超過6家瓷器工廠因此倒閉。
對這些開發中國家而言,對中國採取貿易報復措施談何容易。印尼貿易部長哈山(Zulkifli Hasan)今年7月在一場演說中表示,國家已被中國過度生產的商品吞沒,他打算提案對中國紡織品和瓷器課以最高200%的關稅。
幾天後,印尼另一名部長澄清沒有這回事,同時間中國外交部警告,北京「會採取必要措施,保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利與利益」。關稅的事就沒了下文。
而且,為了保障出口,中國還能透過讓人民幣貶值的手段,進一步壓低出口商品價格,吸引更多潛在買家。如果這麼做,開發中國家面臨的中國傾銷壓力將更大,若自家經濟不振,與中國的貿易緊張關係勢必進一步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