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冬光電浮台殘骸海上漂。民眾提供
丹娜絲颱風來襲,媒體報導屏東佳冬海域遭遇環境災難,經濟部補助1億元的離岸太陽光電系統浮台技術開發計畫竟不堪一擊,大量黑色浮台結構體被海浪沖上岸,殘骸綿延長達2公里,嚴重污染當地海岸線。能源署今(7)日晚間澄清,浮台上並無光電模組,也無發電行為,已要求業者盡速清理復原。
能源署表示,災損統計有「佳冬光電浮台試驗計畫因颱風丹娜絲受損漂流上岸」一事,本案為「業界能源科技專案計畫」,主要驗證浮台於實際海域的抗風浪能力,由旭東環保科技公司執行,浮台上並無光電模組,也無發電行為,因應此事故,能源署已請業者針對林邊、佳冬、枋寮等地岸際及淺海區進行碎片搜尋與打撈,預計於48小時內完成清除,盡速清理復原。
能源署表示,本計畫試驗過程中發現部分結構連結強度需進一步改善,業者於颱風來襲前已著手進行拆除與設計優化作業,浮台上並無光電模組。只是颱風來襲影響浮台回收作業進程,導致尚未撤收的浮台脫落並漂流至岸際。
能源署於掌握相關事故情形後,已責成業者啟動緊急應變機制,並與屏東縣政府保持密切聯繫。業者目前已派員及機具進駐,執行海岸線及海域碎片清除作業,以確保周遭海域航行安全與環境無虞。
另外,針對本次浮台因颱風導致受損的狀況,業者已透過監測蒐集相關數據,並與相關單位研提精進設計,提升耐風構造設計強度,並配合屏東縣政府後續處理程序,後續將強化設計之內容報請屏東縣政府確認,並依規定辦理相關試驗作業,同時強化後續海域監測作業。
能源署將持續督導業者結構改善方案與後續復工計畫,確保工程安全與民眾信賴。
針對各界關切本次丹娜絲颱風來襲,再生能源是否受損?能源署表示,颱風來襲前已督導業者完成預防性檢查與防颱措施,並迅速完成災後巡檢;本次颱風在台南氣象站測得風速為歷史上台南氣象站第3高,所有離岸風場並無損壞,部分光電設施因陣風過大(17級陣風)導致輕微受損,已請業者盡速處理,風光能源將持續穩定供電。
能源署說明,今日(7/7)風力發電瞬時最大值達229萬瓩,占整體用電9.2%;太陽光電出力瞬時最大值為451萬瓩,占整體用電15.2%,再生能源發電仍舊表現穩健。
TVBS報導,颱風過後,屏東佳冬鄉塭豐、枋寮海域沿岸出現大量黑色浮台結構體,殘骸全部漂到岸上,造成嚴重環境髒亂。目擊民眾表示,這些就是海上光電板的殘骸,看起來超級一大片,綿延大概2公里,而且看不到光電板跑到哪裡去了,只能看到光電板的基座在海上漂來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