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指出,台積電一間公司的研發經費已超出台灣整個國家的科研預算。戴嘉芬攝
工研院今日(5/23)舉辦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前台積電研發處長楊光磊應邀出席。他在論壇中指出,
台積電一間公司的研發經費已超出台灣整個國家的科研預算,換言之,台灣整體研發經費將會看不到台積電的車尾燈!他還公開呼籲,台積電是否要對進一步回饋國家。
半導體供應鏈夥伴論壇下午場次從科技研發、人才培育及國際合作層面探討半導體研發與科學園區國際連結模式。由國科會副主委蘇振綱擔任主持人,晶創方案推動辦公室執行長闕志達、台科大產學創新學院執行長楊光磊以及國科會執秘張振豪參與座談討論。
張振豪在座談中提到,今年台灣整體科技預算將近1600億元,折合美金約50億元,確實是少得可憐。但國科會仍努力資助各學研機構進行科技研發和人才培育。
楊光磊則指出,國科會提到,台灣整體科研經費是50億美元。他強調,台積電每年研發經費是年營收的8%,去年總營收達900.8億美元,所以研發經費粗估約72億美元,明顯已超出台灣整個國家的研發經費。
他繼續說,接下來,台積電還要在美國蓋6座廠,一言以蔽之,「台灣的研發經費將會看不到台積電的車尾燈,這到底是好是壞?值得大家去思考,台積電是不是應該稍微要回饋國家?」
楊光磊會後受訪時也提到,台積電到海外擴廠,部分供應鏈也會跟著去。但是,對這些跟著去投資的供應商,台積電到底能夠幫多少忙,說穿了其實非常有限。
他繼續指出,因為當地政府的稅務以及各種開銷非常多,
這些以前從來沒出過國的廠商,到那邊投資本來想賺錢,結果卻賠了很多,那他們就會思考為何要跟去海外,根本是做一件賠一件,毫無意義可言。
楊光磊認為,在這種時候,就需要政府跳出來協助,讓這些供應商到海外,至少可以從不賺錢變成賺錢,但實際如何運作,就看政府如何進一步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