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風電逆風2-1】台灣會是全球離岸風電開發商最後一盞明燈?

    2025-02-22 07:40 / 作者 吳馥馨
    台中港邊存放風機機艙。吳馥馨攝
    2月中旬,台灣東北季風仍然強勁,步行在台中港離岸風電產業專區內,只要重心稍稍不穩,差點就被吹走;此情此景,如同近來全球離岸風電業的處境,開發商無不蹲低姿態、放慢腳步,再逆風前行。

    碼頭邊上,不時有工程人員忙著卸下風機重件,緊鄰空地也堆滿近百米高的巨型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設施,長度超過半個足球場的風機葉片橫躺在旁。這些風機零組件,重件來自鄰近的韓國、越南,機艙或葉片自歐洲運抵台灣。開發商趕在冬季進港備料,為的就是做好準備,待3月中下旬冬北季風一結束,馬上開出海上施工船,載著這些零組件出海施工。

    繼新冠疫情、俄烏戰爭推升國際原物料及人工成本,離岸風電建置成本上揚,業者紛紛放緩風場建置腳步,以觀後效。未料,美國總統川普1月20日上任後立即宣布暫停離岸風電建置,毫不留情地再給搖搖欲墜的離岸風電產業重磅一擊。

    市場悲觀情緒讓全球風電巨擘沃旭能源(Ørsted)股價暴跌並更換執行長;之後新任執行長艾博(Rasmus Errboe)宣布,將對2030年之前的投資規模縮減25%,以確保更穩健的財務情況。

    無獨有偶,日本三菱商事2月3日也宣布,由於商業環境發生超出公開招標時預期的變化,將暫緩秋田縣、千葉縣等3座離岸風場開發;這些風場在2021年12月就開始積極籌備,如今將重新進行可行性評估,並根據重新評估結果推出因應對策。

    台灣成為全球少數對離岸風電政策仍未輕言放棄的國家。一則是台灣早在2012年起就投入離岸風電發展,並訂出示範場域、潛力場址、區塊開發等三大階段。目前潛力場址仍有台電二期、海龍、大彰化西南二期及西北等風場在建中;區塊開發3-1期也有渢妙一、海盛風場推動進度;於是,開發商紛紛將目光投向台灣。

    沃旭能源亞太區總裁古沛明表示,各國發展離岸風電,一時放緩很正常,即便沃旭母公司有意縮減投資規模,但對台灣及亞太其他市場影響只會微乎其微。尤其台灣,政府仍設有明確且遠大的目標,企業對綠電需求也持續成長。

    台中港風電重件碼頭。廖瑞祥攝


    開發商靜待3-3選商辦法公布

    根據能源署日前公告,3-2期的風場都已在期限內補件,正積極推動接下來的行政流程。市場則翹首以待區塊開發的第3期(3-3期)選商辦法公布。

    沃旭未參加2023年的3-1期選商,去年的3-2期選商也意外落馬,因而期待3-3選商辦法公布。古沛明表示,沃旭非常希望參與下一輪選商,靜待政府公布細節,並持續保持溝通。

    在全球離岸風電市場中,台灣是迄今少數仍在積極建置的國家;且制定相對清晰的發展路徑圖。在川普上任後,對全球再生能源產業帶來一場不確定風暴,台灣會是全球離岸風電開發商眼中的一盞明燈嗎?

    台灣風場開發速度也放緩

    事實上,台灣離岸風電進入區塊開發期後,進度也受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干擾,選商期程已一路放緩。3-2期選商時程原訂2023年第2季,但直到2024年8月5日才公布選商結果;而原訂去年第2季就要公布選商辦法的3-3期,迄今仍未公布。

    除了時程放緩,容量也打折,原本每期釋出3GW的併網容量,但3-1期與3-2期最後簽定行程契約容量都不足,只能再遞延到下一期。

    針對業者正引頸期盼的3-3期選商辦法,能源署組長陳崇憲表示,離岸風電3-3期因已排除產業關聯性要求,目前正在收集各開發業者對於選商新機制的看法或意見,能否儘速達成共識,成為今年能否公布3-3選商規則的關鍵。

    離岸風電海上施工船,SFE Hercules (巨人號) - 重吊船。廖瑞祥攝


    「國產化」鬆綁 新指標該怎麼訂?

    所謂的產業關聯性要求,白話文就是國產化政策。去年中旬,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遭歐商業者狀告WTO,指控台灣違反貿易自由化原則;經台灣與歐盟諮商協調後,經濟部於去(2024)年11月8日宣布,未來離岸風電選商規則將不會納入強制性的產業關聯性要求。

    既然3-3期已不會納入強制性的「國產化」要求,那選商規則該怎麼訂呢?

    過去能源署就離岸風電產業選商標準大約可區分成「財務能力」、「技術能力」、「國產化」三大塊;過去能源署為了廣納開發商,大多只納基本門檻,並未實際形成選商關鍵指標,開發商大多卯足全力在「國產化」項目上一爭高下。

    如今既然不再強制要求「國產化」,外界揣測,「財務能力」與「技術能力」將變成新戰場;至於「國產化」項目雖不再具強制性,但也會變成加分項目。

    不過,「財務能力」與「技術能力」如何訂出客觀指標,恐怕各家開發商又會各執一詞。尤其,有實際開發經驗的業者,大多期盼納入實績值,但過去風場開發的實際成果,範圍只在台灣還是可納入全球,勢必又會掀起一波土洋大戰。

    另外,環團一再主張評選指標應納入ESG面向,包括與在地共存共榮,或者投入更多成本降低對環境衝擊。

    不過,最讓官員頭痛的是,開發商一定會爭取對自己最有利指標,指標一旦更動,動輒讓能源署揹上圖利廠商罪名;加上經濟部正苦惱多數3-1期得標廠商開發進度未如預期,以及3-2期尚有4座風場還未簽署行政契約。這些都預示者,離岸風電3-3期能否趕在今年正式公布遊戲規則仍有變數。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