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公寓。黃怡菁攝
金管會宣布,自9月1日起,新青安貸款的撥款將不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的不動產放款限制。財政部將督導公股銀行積極承辦「首購」、「自住」及「已承諾」的房貸申請,確保有限的銀行資源真正用於自住購屋需求。
財政部統計,目前新青安貸款已核貸尚未撥款案件達1萬2923件、金額約1257億元。隨著新制上路,這些案件不再受限於房貸比重規定,加上近期新增的申貸案件,估計8家公股銀行可望額外釋出約1300億元額度,協助更多民眾順利成家。
青安貸款自2010年推動,2023年再升級為「新青安」,提供延長貸款年限、5年寬限期、利息補貼等優惠,截至2025年7月底,已累計協助47萬4234戶 無自住房屋家庭購屋,核貸金額超過2兆4412億元。其中,新青安貸款戶數達 12萬9464戶、金額9994億元,而 40歲以下青壯年族群占比約7成,上述修正規定具有積極協助青壯年族群購屋安居的政策意義。
財政部表示,公股銀行辦理新青安貸款時,須依「5P原則」進行徵審,包括借款人資歷(people)、資金用途(purpose)、償還能力(payment)、債權保障(protection)及未來展望(perspective),以確保貸款資金確實用於自住購屋。
同時,為防範炒房及人頭戶,銀行要求借款人簽署自住切結書,規定限貸一次,並跨部會勾稽資料查核;若發現轉租、人頭戶、營業或非自住情形,將追回利息補貼並調整貸款條件。截至今年7月底,已追回5421件,收回利息補貼金額1億348萬元。
根據財政部統計,截至2025年7月底,新青安貸款逾放比率僅0.04%,低於本國銀行整體房貸逾放比0.08%。
財政部也提醒,新青安貸款雖有最高貸款額度1000萬元、最高8成貸款成數、最長40年期、5年寬限期的優惠,但是否核准仍由銀行依徵授信規範決定,並非所有案件都能取得最高條件。另,新青安僅適用於實際交屋的成屋,預售屋並非可申辦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