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路名含「這2字」涉歧視 監察院要查了

    2025-09-03 16:47 / 作者 林佳鋒
    「番金路」、「番社路」等路名涉及歧視原住民,監察委員申請調查。翻攝Google Maps
    道路的命名,常與當地文化歷史演變息息相關,但是部分道路名稱用詞具有歧視色彩,例如「番」、「蠻」等,監察委員鴻義章今(9/3)表示,「番金路」、「番社路」等,雖然反映族群文化,但也恐引含歧視的刻板印象,須全面清查,他已申請自動調查。

    鴻義章表示,總統府前「介壽路」於1996年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象徵對原住民族文化的尊重與轉型正義的重視。然而部分縣市及鄉鎮市的道路名稱雖反映原住民族歷史脈絡與族群互動,如嘉義縣番路鄉為通往阿里山鄒族的重要通路,成為歷史正義與族群平等的關注焦點,但部分名稱因文化敏感度不足,仍具歧視色彩,影響原住民族認同與文化尊嚴。

    鴻義章指出,道路名稱應重視族群認同與尊重價值,如「番」、「熟番」、「蠻」等詞彙使用於道路命名,恐隱含歧視或刻板印象。各地方政府在道路命名或更名過程中,應建立文化審議及族群參與機制。

    鴻義章舉例,部分道路名稱如彰化埔鹽鄉「番金路」、及「番社路」、「番仔路」等,反映族群文化,但亦需全面清查轄區內是否存在不當或歧視用語。現行道路命名及更名作業原則是否完善,均有待進一步調查與釐清,以確保公共空間命名體現多元尊重與促進社會和諧的價值。

    林佳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