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車比亞迪近日傳出有意透過立院積極引入台灣。翻攝BYD Global臉書
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BYD)日前傳出將透過總代理太古汽車進入台灣,引發外界質疑可能有資安與國安疑慮。對此,資安專家李忠憲直言,這不僅是單純的自由市場、價格競爭的問題,更是中國智慧載具入侵的關鍵時刻,堪比台灣日常生活的抖音入台時刻,對台影響可能是紫光等級。
李忠憲昨日(8/5)在臉書發文表示,比亞迪電動車進軍台灣,許多人關注的是價格、補助、性能與市場競爭力,但是民眾可能需要思考一個更根本的問題,就是當一輛中國製造的智慧電動車開進你家社區、開進政府機關周邊,甚至停在國防部門口,這台電動車究竟只是交通工具,還是潛在的攻擊載具?
李忠憲指出,就連一般民用的車子開進國防部開會,憲兵都要打開後車廂、拿鏡子檢查車底,有些人覺得這樣很繁瑣或很小題大作,但這些程序其實彰顯一個現代的安全常識,就是汽車是可以殺人的武器平台,能藏炸藥、監聽器,搭載遙控裝置,也能透過遠端軟體更新失控;汽車不再只是鋼鐵與輪胎的組合,而是流動的資安風險,是一個載著鏡頭、GPS、麥克風與通訊模組的移動感測器。
李忠憲進一步指出,比亞迪的電動車大多具備遠端OTA韌體更新的能力,即使車子出廠以後,還是能透過網路改變系統行為,這個功能看似便捷,但是一旦被中國政府或企業濫用,後果就不堪設想,特別是中國早已立法規定本國企業須配合國家情報任務,這意味著即使比亞迪再怎麼宣稱他們是民營公司,只要政府開口,他們就無權拒絕交出資料或配合政府行動。
李忠憲警告,根據美國商務部對包括比亞迪在內的中國車廠資安調查報告,這些車輛內建的高階聯網設備與感測器,可能成為中共監控系統的延伸工具;美國智庫更指出,這些車可能具備「遠端癱瘓功能」,一旦發生軍事衝突或地緣政治升溫,中國政府就可能透過後門系統控制、干預甚至催毀大量已部署在敵國的車輛。
李忠憲提到,比亞迪除了資安與監控疑慮,也頻頻陷入勞權爭議與產品召回風暴,今年5月曾被巴西政府揭露比亞迪在當地工廠聘用中國工人從事「類奴役」勞動,共163人被限制自由、工作超時、扣押護照,引發國際人權團體抗議;產品方面,2024年至今已發生數起比亞迪車輛因電池、電控或轉向問題起火,甚至導致傷亡,這些事件均凸顯比亞迪的品質控管與全球責任意識的不足。
李忠憲強調,之所以全世界的汽車都需要掛牌管理,就是因為汽車可以撞死人、可以藏炸藥、可以駛入人群、可以成為攻擊工具,電動車則把這種風險提升至資訊戰層次—可以竊取你的聲音、影像、行車路線,甚至透過駭客手段讓你打不開車門或無法煞車,不用撞人就可以癱瘓你。
李忠憲表示,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已無法用單純的「自由市場」、「價格競爭」來輕描淡寫比亞迪來台的意義,汽車不只是移動工具,更是國安地圖上的潛在破口,「我主張封殺這一輛能『聽你說話』、『拍你影像』、『傳送資料回中國』的智慧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