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團體形容,具有屋頂修繕技能的泥匠、木匠師傅,風災後「被搶爆了!」廖瑞祥攝
台南市政府對於丹娜絲颱風的救災應變能力,遭批宛如「無頭蒼蠅」,上到市政府缺乏橫向溝通、資源統籌能力,下到公所單位疏於防災演練、災情查通報系統失靈。學者直言,災民需要的是「一站式服務」,而且要有「PM專案管理」的災後管理機制,建議未來村里公所、社政單位,每一到兩年演練一次,下回災害發生時,才不會自亂陣腳。位在台南將軍區,一對單親父女在風災當晚,住家屋頂被狂風無情拉扯、掀開,小學五年級的小雯與父親相依、蜷縮在屋內一角躲避風雨。海水退去後,家具、家電大量報銷,廢棄物清除後,說是家徒四壁也不為過。
小雯的爸爸也暫時被受災工廠要求放無薪假,生活經濟雪上加霜。由於該對父女為民間團體芥菜種會的社會救助對象,該組織為了讓小雯能趕在9月開學前順利回歸家園,7月31日為小雯的家展開修繕作業。
「找工班非常地困難!所以後來找到的師傅,是從花蓮繞了半個台灣過來!」芥菜種會全球防災救助處副處長吳秉翰直呼,台南到處都在搶工班,前年小犬颱風該會與花蓮修繕團隊合作前往蘭嶼救災,還好有留下人脈,這次才能順利找到師傅,然而,一間屋子修繕需2至3周,而且室內還有壁癌須清除,工班前一晚才抵達台南,隔天一早就必須趕著上工。
丹娜絲風災芥菜種會7月31日一大早於台南將軍區展開修繕開工儀式。芥菜種會提供
統籌角色失靈 災後重建各自為政?「台南市政府有沒有做事?有,可是整個災情完全超過他們的負荷,那中央為什麼沒有調度全國工班進來台南?每個地方各做各的,真的很亂,根本是重複浪費資源。」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雅聖深耕台南後壁,他觀察這次災後重建政府有一個很大的缺漏,就是沒有建立橫向聯繫與溝通。
「高雄就在隔壁,為什麼不找鄰近縣市或中央在第一時間來幫忙?」黃雅聖也直言,這次台南市政府的表現,就像無頭蒼蠅一般,政府機關明明就是最應該首先投入資源統籌分配的角色,「反而很多人跑來問說,物資要往哪裡送?真的對我們這個民間單位太寄予厚望了。」
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俯瞰儼然成為帆布村。廖瑞祥攝
根據台南市政府截至8月1日的統計,丹娜絲颱風造成屋頂全掀1,793戶,半掀5,885戶,相加為7,678戶,其中,低收入與中低收入戶占21%,獨居老人佔10%,等同嚴重屋損的受災戶達3成為弱勢家庭。黃雅聖認為修繕補貼緩不濟急,不如由縣市首長開口向其它縣市借人力、借工班進入受災社區,依照災害等級施工、修繕。
丹娜絲颱風災後空拍曝光!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儼然成為帆布村。讀者提供
手機、市話斷訊 學者質疑區公所未積極下派村里查報災情 丹娜絲颱風吹斷大量電線桿、行動通訊基地台天線,災後近一個月,台南七股、後壁持續有居民反映手機還是斷訊,第四台也尚未恢復訊號,還是如同災後孤島。
「民眾手機沒訊號,公所沒收到通報,難道就沒災情嗎?村里長也沒有主動執行災情查通報,複式布建措施也『落勾』了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單信瑜層層拆解為何這回台南市政府救災失靈?他認為區公所與市府社政單位難辭其咎。
單信瑜觀察,台南市政府區公所人力儘管不足,至少在前市長賴清德執政的8年期間,區公所有被盯著較為積極執行「災害防救深耕中程計畫」,但現任市長黃偉哲任內,看不到區公所有相對積極的作為。
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鄰居們發揮互助精神協助陳丁輝、陳明峻叔姪蓋屋頂,陳明峻妹妹亦加入協助。廖瑞祥攝
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災後街景。廖瑞祥攝
單信瑜強調,災害防救業務在區公所內為「兼辦業務」,無專責人員負責,而且台南近年大型公共災害,除2018年美濃強震維冠大樓倒榻,其餘皆為零星災情,對比嘉義動輒山區土石流、沿海水患,「台南真的比較幸運」,因此公所人員也就疏於防災應變。
2025年7月29日,南台灣連日暴雨,嘉義幾間豬舍淹水,有的豬隻搶救不及遭溺斃。路透社
區公所對於災前緊急撤離安置的敏感度不足,也未在第一時間要求村里鄰系統挨家挨戶查察災情、回報,於是丹娜絲颱風救災資訊斷鏈,依據《災防法》第30條各縣市區公所應建立的「災情查報通報複式佈建措施」未能發揮功效。
至於黃雅聖觀察,部分老里長在此次風災同為受災戶,難以苛責,但有些人自己是鄰長,可能也都「忘記」了,「我們必須重新建構一個正確的災情回報機制,或連結起民間跟公務機關的互助防災制度。」
台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專員為後壁土溝村獨居老人送餐。廖瑞祥攝
台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專員為後壁土溝村獨居老人送餐。廖瑞祥攝,照片拍攝經當事人同意。
韌性社區、科技防災 於高齡化聚落脫鉤?內政部消防署之所以會推動「災害防救深耕中程計畫」是有鑑於鄉(鎮、市、區)公所為災害防救最前線。單信瑜舉例,北門、七股等重災區皆有數個里分別拿過水利署經費、執行「水患自主防災社區」,對於民眾編組、傳遞疏散撤離、災情查通報都有基本概念,他說:「可是這些社區人口老化,就算他有做過防災社區,也無法及時發揮功能。」
「再來就是中央以為發布淹水警報、河川水位警戒、細胞簡訊,民眾就會有作為,但實際上民眾收到簡訊,根本看不出來『到底要不要跑?』」單信瑜認為,科技防災在超高齡化的偏鄉聚落與民眾脫鉤,在公所平時已經疏於演練的情況下,通常都是水淹起來了才有作為,「中央置身事外就算了,警戒發布系統、鄉鎮區公所跟民眾的連結,也都沒做好。」
單信瑜指出,台灣目前共有 7,748個村里,僅約1,400個村里推動「防災社區」,佔比低於五分之一,而對比日本社區自治組織,高達85%平時都有執行防災訓練,因此距離全民社會災防韌性的口號,還有一大段路要走。
台南市政府指出,弱勢戶修繕部分,目前慈濟認養127戶,此外,市府也持續媒合慈善團體及企業,讓有意願之機關團體協助修繕。廖瑞祥攝
學者建議市府開立「一站式服務」 未來社區營造納入災防訓練災後檢討浪聲湧現,像是七股區高齡長者申請修繕,被區公所要求一大堆補件資料,抱怨連連。單信瑜直言,目前災民需要的是「一站式服務」,建議政府要有PM專案管理的思維,例如由里幹事搭配社會局、民政局人力,成立聯合服務站,民眾到了現場,只要面對單一窗口說明家中災損情況、填寫表格、領取物資,才不會疲於奔命。
丹娜絲風災家園復原慰助金。翻攝台南市政府官網
面對下一次的災害,還能有什麼樣的行動策略?單信瑜建議,民間各慈善團體、救災團隊進駐社區前,可以先向政府社會局打聲招呼,「現在是未經公部門盤點需求,善心人士即主動發送便當進入災區,這時候就會發生有的社區湧入大量物資,有的社區等不到半點救援。」而社會局也應該更積極跳出來主動統籌、媒合。
至於農村再造、社區營造行之有年,單信瑜認為,耕耘在地的團體反而是納進防災社區體系的一股活水,「有社造、有老人共餐,但一直獨立於災防體系滿可惜的,未來防災的元素也應該拉進來,除非中央真的是要放棄偏鄉、超高齡社區,讓它直接消失,不然還是得面對艱困的區域處理。」
黃雅聖與夥伴們,已磨刀霍霍將在台南後壁展開兩場社區災後研討會,例如,是否建議村里幹事採購無線電,預防手機斷訊無法回報災情的窘況,以及培力公民記者空拍、傳遞正確消息給外界的能力,還有如何制定讓高齡長者也能接受的災期安置計畫。
不願具名的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幹部說,她感覺到風災期間,後壁菁寮的需求顯得特別迫切,但外界關注有限。她得知台南市政府將派出副市長層級官員,參與民間舉辦的災後研討會,也希望政府能夠耐心坐下來傾聽地方的聲音,讓這些距離市中心較遠的農村能被看見。
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長壽協會成為物資中心,也是長輩們休息聊天的地方。廖瑞祥攝
台南市七股區西寮里長壽協會成為物資中心,居民領晚餐。廖瑞祥攝
針對外界建議,南市府表示,風災過後市府在11個災情嚴重的行政區設立聯合服務中心,假日不打烊受理各項慰助金申辦,預計現場服務至8月10日。另外,市府官網的一站式服務平台,也提供各項慰助金線上申辦,方便民眾自由選擇適合的申請方式。
另外,關於協調工班部分,南市府指出,市長黃偉哲曾在會議中提到,目前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要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大量的專業工班修復房屋,因此需要協調全國各地的工班投入。由於目前災區擴及雲林、嘉義、台南,希望能夠進行系統性分區,才能讓資源有效配置,台南市政府會依照中央的分配調度,全力配合。
針對受災戶修繕房屋找不到施作廠商及面臨缺工,內政部國土署表示,已經協調公會調查可以投入重建廠商及人力資源,行政院也已於7月25日核准「丹娜絲風災家園復原上工津貼補助金專案」,鼓勵廠商投入災後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