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林昶佐不會說芬蘭語不適任?看看過去外交官怎麼做 冷門語言靠這招

    2025-05-25 08:00 / 作者 李佳穎
    前立委林昶佐將擔任駐芬蘭代表。資料照。廖瑞祥攝
    總統府人令正式公布,前立委林昶佐將擔任駐芬蘭代表,國民黨立委徐巧芯曾質疑他不會芬蘭語,遭外交部長林佳龍打臉「芬蘭人幾乎都可以講英語」。事實上,英文還是主要的工作語言,也有許多外交官在外派後才系統性學習當地語言,進而融入當地社會。

    根據統計,全世界現存約7000種語言,英語長期以來仍被視為國際與外交場合的主要工作語言,對多數外交官而言,任職基本門檻是具備流利的英文能力。林佳龍就提到,職業外交官出身的現任駐芬蘭代表張秀禎其實也不會芬蘭文,照樣簽署台芬航空服務協議,台灣未來有機會直飛芬蘭。

    事實上,台灣111個駐外館處中,有3分之2都以英文作為公務聯繫的語言,無論是透過外交特考晉用的職業外交官,還是總統特任的大使,許多人在外派後才開始系統性學習當地語言,並以實際生活與工作場景逐步累積語言能力,進而更深入當地社會。

    駐越南代表劉世忠的故事最為人知,他於2020年9月擔任駐匈牙利代表,到了當地後與夫人一起從零開始苦學匈牙利語,每週上課2小時,翌年國慶酒會中以匈牙利語發表演說,後來還能以匈牙利語投書當地媒體、與當地民眾正要互動。如今,他派駐越南,也已經報名開始學習越南語。

    同樣是特任大使、即將卸任的駐愛爾蘭代表楊子葆,曾在法國求學,熟悉的是法文,但他在2018年派駐愛爾蘭後也學習了當地語言,他在去(2024)年出版《星星都美麗.都柏林的A-Z》形容愛爾蘭文「詰屈聱牙」,這似乎難不倒他,書中101個文化故事,不少盡心考察了在愛爾蘭文中的脈絡。

    前退輔會主委李翔宙於2019年初擔任駐丹麥代表、2024年卸任返台,他當時也是苦學丹麥語,在當年國慶酒會就能全程不看稿以丹麥語致詞,還與丹麥政要共同歌唱丹麥國歌。駐立陶宛代表王雪虹過去多派駐北美地區,去年初首度派駐歐洲國家,在當地公務之餘學習立陶宛語,有時作業太難還向辦事處內的在地僱員請教。

    駐紐西蘭代表歐江安本來就精通英語、西語與法語,而她駐紐西蘭之後為尊重當地傳統,還學習了毛利語,在國慶酒會中以毛利語開場致詞與結尾,近2年陪同紐西蘭跨黨派國會議員來台時,還一起獻唱毛利語歌曲。

    外交特考每年招考不同語組的外交人員,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日文、韓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義大利文、土耳其文、越南文、印尼文、泰文與馬來文等14種語組,其中泰文與馬來文都是在2019年因應新南向政策而新增。

    為了加強外交官在特殊語言地區國家的能力,外交部不定時選送外交官到國外進行語言訓練,轄下的外交學院也會視實際需要開辦相關語言基礎班或加強班,並補助已經外派的外交官在當地聘請教師教授當地語言,曾經開辦過捷克語、波蘭語、希臘語、拉脫維亞語、斯洛伐克語等課程。

    據了解,我國派駐東歐、北歐的外交官,因鄰近俄羅斯,為了搜集輿情或與當地人士溝通,也會自主學習俄語;我國位於中美洲的友邦貝里斯雖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但有許多民眾使用西文,而位於美國的邁阿密、休士頓等辦事處鄰近中美洲,因此外派至這些地區的外交官也多少會幾句西文,以深入當地的生活。
    李佳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