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Franck Paris)。資料照。李佳穎攝
鴻海公司昨(5/19)日宣布和法國國防工業大廠泰雷茲(Thales SA)及連接器製造商Radiall SA簽訂三方合作備忘錄,將投資2.5億歐元(新台幣85億元)共同合資公司,投入半導體先進封裝測試。法國在台協會主任龍燁(Franck Paris)表示,政府支持這項合作,將使台法實質關係正向發展,為雙邊創作更多連結。
法國總統馬克宏於2018年創設「選擇法國」(Choose France)年度外資招商峰會,昨日宣布了53項外資在法投資案中,其中包括鴻海公司將投資85億,與法國國防工業大廠Thales SA及Radiall SA三方共同設立半導體封裝測試公司,目標是在2031年年產逾1億顆系統級封裝(SiP)元件。龍燁今日特別向媒體說明這項投資案的背景與影響。
固態電池大廠輝能於2023年5月決定在法國北部設立工廠,鴻海的投資是台灣在法國直接投資規模第二大的案件,龍燁介紹,泰雷茲是法國重要的工業企業之一,專注於太空、民用與國防產業,參與歐洲太空星鏈計畫,Radiall則是一家生產電子零件的企業,法國政府將提供補貼,但仍待歐盟執委會審核,尚無法透露金額。
就供應鏈韌性而言,龍燁認為,歐洲正非這自給自足的供應鏈,晶片可以在德國德勒斯登製造,在法國進行先進封裝,而台積電在德國引發的漣漪也可望出現在法國,吸引台灣許多中小企業前來。不過,他也坦言,歐洲還無法完全複製台灣的供應鏈能力,因此仍需要與關鍵角色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大家都知道若要加入半導體或人工智慧(AI)供應鏈,就必須與台灣合作。
鴻海投資法國促進台法經貿交流,龍燁也認為將使台法實質關係正向發展,創造更多連結,來自法國經濟部的訪團目前正在台灣,近期預計與相關部會見面,討論能源、半導體、太空產業與生物科技的合作,法國近期正篩選了一批具有潛力與台灣企業合作的法國新創、中小企業,有可能在幾個月內看到成果。
媒體問及,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透過關稅政策吸引外界投資美國,是否擔心台企紛紛前往美國而非歐洲,龍燁坦言,全球競爭激烈,這不是最近才出現的擔憂,前總統拜登(Joe Biden)任內就已經提出「降低通膨法案」(IRA),補貼外國企業投資美國,川普只是延續拜登政策,並加速工業回流。
「但我們沒有被這一切嚇得措手不及!」龍燁表示,從供應鏈多元化的角度,歐洲市場還是具有吸引力,歐洲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提供穩定可負擔的能源,鴻海的投資正是對法國與歐洲的肯定,歐洲有望成為國防產業的技術研發的重鎮,「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但從歐洲和法國的角度來看,我們對自己的條件還是相當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