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訓部編成典禮上勇鷹高教機與空軍官校學生們。郭宏章攝
近年來政府重大國防自主政策「國機國造」,由漢翔公司研製勇鷹高教機(AJT),目標量產66架,在2026年全數交付給空軍,至今已交機41架,但今天(2/15)發生首樁失事,國防院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勇鷹高教機承襲IDF經國號戰機成熟的設計,希望儘速釐清失事原因,希望不會影響到勇鷹高教機的量產計畫。
由漢翔公司研製的勇鷹高教機,是在前任總統蔡英文任內拍板的「國機國造」政策,指示空軍向漢翔公司採購的勇鷹號高級教練機(AJT),正式機型代號為T-BE5A勇鷹(T-BE5A Brave Eagle),空軍共向漢翔採購66架,主要為取代從1984年開始服役的AT-3自強號高教機,也同時取代先前空軍的部訓機F-5E/F (Lead-in Fighter Trainer)、F-5E/F的任務。
勇鷹高教機最新一批出廠後,2023.12.12由漢翔董事長胡開宏乘坐1124號機從台中清泉崗基地(CCK)飛交台東給空軍,完成2023年度共交機17架的任務。四架新交機的勇鷹起飛後編隊通過台中市上空,對正漢翔沙鹿廠區23號棚廠以1000呎高度衝場,讓漢翔台中、沙鹿兩個廠區的員工們都能見證年度成果。漢翔公司提供。
勇鷹高教機從2021年(民國110年)開始交機,逐步取代AT-3高級教練機,成為培育新一代空軍飛行員進階飛行能力的主力機種,整體規劃受到疫情與國際供應鏈影響,交機規劃調整為在2026(民國115年)完成66架。漢翔公司今天表示,已交付41架給空軍。
回顧勇鷹高教機研製的歷程,由於空軍面臨1984年起服役、超過30年的AT-3自強號高級教練機以及部訓機F-5E/F機隊都老化、類比式的操作裝備也跟不上二代戰機的發展,培訓新一代飛行員已不敷使用。時任總統蔡英文在權衡對外採購以及國機國造之間選擇了後者,在層峰確立政策方向後,國防部在2017年(民國106年)2月啟動新式高教機,採取自力研發、自行產製的計畫。
漢翔公司高度重視勇鷹高教機計畫,董事長胡開宏(中,白髮著草綠飛行服)親自率隊同乘勇鷹高教機1124號機,以4架編隊飛往台東志航基地交機,達成2023年度交機任務共17架。郭宏章攝
首架新式高教機原型機於2019年(民國108年)9月24日在台中漢翔公司沙鹿廠正式出廠,並由蔡英文總統掛牌命名為「勇鷹」,首架原型機並在2020年(民國109年)6月22日首飛,漢翔並把首架量產型於2021年(民國110年)11月29日交機給空軍。
若把勇鷹高教機與IDF並排在一起,可以明顯看出勇鷹高教機外型與國造IDF經國戰機高度相似,只是體形小了一號。據指出,勇鷹高教機同樣採取低阻力以及具有高攻角操控能力的空氣動力特性,漢翔公司表示,勇鷹高教機全機有超過80%更新。勇鷹高教機的全機結構經過漢翔公司重新設計布局,而且為了減輕勇鷹高教機重量,漢翔大量採用具高度韌性的複合材料,也提升飛行性能,使得勇鷹高教機全機的自製率達到55%。
勇鷹高級教練機正式代號為T-BE5A(Brave Eagle),外型承襲IDF經國號戰機低阻力、具高攻角操控能力的空氣動力性能。國慶籌備委員會提供
在動力系統方面,漢翔與美方合資的ITEC公司生產的F124-200TW渦輪扇(Turbo-Fan Engine)發動機,扇葉能節省燃油消耗,提高推力。雙發動機的設計,提供12500磅的推力,並且可以在一具發動機故障時,以另一具發動機返航或降落最近的機場,提高飛行員存活力。
據漢翔公司指出,為了符合空軍對於高級教練機的需求,勇鷹高教機改變機翼剖面(Airfoil)以達到降低進場速度的效果,並增加低速飛行的穩定性,可使空軍高年級的官校生們,在訓練飛行中能掌握基本飛行技術,以及培養出戰機飛行員應有的基本作戰能力。
勇鷹高教機(下)與F-5F戰鬥機編隊飛行,象徵空軍部訓機即將交棒給勇鷹高教機。青年日報網站
空軍考量到F-16V等未來先進戰機,需要飛官們能夠迅速銜接戰訓任務,因此勇鷹高教機已經在去年正式取代F-5系列戰機在空軍「部隊訓練機」(Lead-in trainer)任務,未來也將取代AT-3教練機成為空軍官校生、準飛官的高級教練機,因此,空軍飛行訓練指揮部(簡稱「飛訓部」)已經調整編成,空軍戰機飛行員的養成,將由過去的「3階段(基本組、戰鬥組、部訓組)3機種(T-34初教機、AT-3高教機、F-5部訓機)」,調整為「3階段2機種(T-34初教機、勇鷹高教機)」,可見勇鷹高教機扮演的關鍵角色。
國防部核定的交機規劃,漢翔為空軍生產的66架勇鷹高教機,分別為2021年交2架、2022年交8架、2023年為17架、2024年交出18架,而今年2025年交機18架,最後在明年2026年交機13架,完成整體規劃。但先前受到疫情衝擊航太供應鏈,部分零附件缺件,2024年(民國113年)僅交機11架,今年初1至2月則交付2架給空軍,目前共交機41架。
由於今天勇鷹高教機發生首起失事,外界擔憂是否對量產計畫產生變數。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與作戰概念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勇鷹高教機的設計,源自於IDF經國號戰機雙發動機的成熟設計,而且產線基本上已經克服供應鏈問題,量產應該不是問題。但由於空軍已下令勇鷹高教機停飛,進行檢修,舒孝煌也希望盡快找出失事原因,加以排出,避免影響到量產計畫,維持推進勇鷹高教機接替AT-3與F-5系列的重要規劃。
總統府國慶試航,勇鷹高教機。廖瑞祥攝
不過,航空界人士也表示,部分勇鷹高教機有機艙噪音,或是發現有抖動現象,也與發動機有關,且不光是先前曝光的勇鷹1110號機有這類情況。如同1110號機一樣,該機已經返回漢翔廠完成改正。航空界人士指出,勇鷹高教機在交機給空軍後,空軍會提出使用反映意見,但這些實際空軍使用單位遭遇的問題,都是要由空軍與漢翔公司一同正視與解決,畢竟勇鷹高教機也屬於新研製的戰機,難免會有些狀況,唯有不斷的修改、改正,甚至規劃到後續的性能提升,都是台灣自主國防研發能力的累積與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