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自學生都過很爽?「Will嬸嬸」沈聲瀚:自學不是制度、是態度!

    2021-11-13 17:49 / 作者 張佩雯

    Will嬸嬸」沈聲瀚(21歲)是台灣第二代YouTuber2016年,才高中生年紀的他,YouTube頻道已達到近2萬訂閱,在高中生Meteor論壇、大學生Dcard論壇吸引許多忠實粉絲。



    除了是YouTuber之外,Will嬸嬸還是一位魔術師、攝影師、滑雪教練,而這些技能,都是他「自學」而來!究竟自學讓沈聲瀚起了哪些變化?讓我們聽聽他怎麼說!





    圖片
    21歲的Will嬸嬸—沈聲翰曾是台灣第二代YouTuber,目前是一位自由接案者,也是魔術師、攝影師、滑雪教練,而這些技能,都是他「自學」而來!(圖片來源/Will嬸嬸臉書)




    常聽到有人對自學生說:「我也好想跟你一樣,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多在校生會羨慕自學生不用早起、不用考試,生活好像「過得很爽」,外表看起來確實如此,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比起在校生,自學生生活看似多采多姿,但同時必須負起責任自己安排「學習」這檔事,我不會說哪個好、哪個壞,事實上,自己的選擇跟態度比什麼都重要。



    「自學」的全名是「自主學習」,成為自學生之後的最大感觸是:自學不是體制,而是一種心態。找到自己想學的東西、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件事情不論是在學校裡或學校外都能做得到,只不過在校生比較辛苦的是,幾乎時間都被學校綁住,甚至連去找「自己想要什麼」的力氣都沒有。



    自學才開始沒多久,就因為滑草摔斷了腿



    從小我的成績就很差,雖然學東西很快,但就是很討厭唸書,因為爸媽也不逼成績,國小過得還算開心。國中時,被迫轉學到名為「體育班」的放牛班,老師基本上是「半放棄」的狀態。雖然跟同學處得算開心,可是每次考試或交功課都覺得壓力很大,交白卷、考得很爛,還會被一些同學側眼。一直有在看親子天下的媽媽,覺得我這樣是在浪費生命,嘗試說服我開始自學。



    其實,我一開始很排斥,一方面不想離開學校的朋友,另一方面有個刻板印象認為,自學是給自閉症、有狀況的孩子用的,而我不想當很顯眼、很奇怪的那一個。不過,看到自己學習狀況越來越差,發現在學校基本上什麼都做不了,就想說:「好吧,來試看看!」



    沒想到,自學才開始沒多久,我就因為滑草摔斷了腿,這個人生的巨大轉折,剛好讓我進入到一個很無聊、需要打發時間的狀態,所以開始接觸YouTube,看到許多新奇有趣的東西。之後很幸運的接觸到「魔術」,開始瘋狂在網路上學,再從魔術延伸出更多各式各樣的興趣及日後的發展。



    認真開始安排課程的最大動力,其實是罪惡感



    看似平順的自學過程,中間也有不少挑戰。剛開始自學,大概整整一年什麼都沒做,完全沒有任何進步、改變,唯一的差別是沒有在學校、沒有被老師逼,只能被爸媽警告說,你今天得做完這個東西、今天得做完那個東西。



    媽媽形容當時是我的「排毒期」,因為我當時非常討厭學習,因此先讓我去玩、去做想做的事、嘗試想嘗試的東西,覺得真的準備好了,再來安排課程。不過,讓我真的覺得要認真開始安排課程的最大動力,其實是罪惡感,覺得自己耍廢太久了,這樣不行。



    我心想:「整整一年沒做任何事耶,我都已經自學了,但我什麼都沒做」,一方面感受到罪惡感,一方面也在探索自己,發現自學原來是這樣一回事,我想學這件事,我可以試著去學,不會因為被學校綁住而無法如願。我開始自己主動去找資源、學一些之前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心態變得比較開放。



    怎麼學習和如何活著,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事



    一個自學生最重要的技能是,必須要能從任何你能接觸到的事物去學習,對於能夠學習的東西很敏感。經常打開天線去找:「這個東西好像我可以學起來」,而不是單純認為只要學教科書上的知識就好。因為不斷在接觸新的事物,所以做任何事都能成為自己的養分。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想辦法不要讓自己變成「自己會無法尊敬的人」。我常常問自己:「你今天做這樣的行為,如果換做別人,你會覺得他不負責任、偷懶嗎?」、「如果我有個很在意的人,我會希望他看到我這樣的行為嗎?」我會用這樣的想法去鞭策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更負責任的人。



    雖然這樣壓力會很大,可是同時我也感受到自己不斷在成長,耐受度、經驗、及對責任的敏感度也會一直被提升。現在的我已經把重心從YouTube移到自由接案的工作上,商業攝影、拍廣告、英日文的對話服務等,YT頻道的更新多半是為了興趣,一方面不再需要被演算法追著跑,另一方面也更能專精自己的專業能力,而這是我覺得比較舒服的狀態。



    我覺得「怎麼學習」和「如何活著」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事,如果你知道怎麼學習,你的生活確實會越來越順利,因為學習就是在克服未知,如果你已知的東西越多,解決事情的方法就會更多,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會變少,能更自在地活出自己。




    張佩雯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