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6 16:07
中科院運用電解產生氫氣的淨零排碳發電技術,持續推動研發,在今天(10/16)開幕的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當中,發表國內第一台整合6kW全自製陰離子交換膜產氫機、20Nm3儲氫合金、20kW燃料電池及電源管理系統的「行動電解產氫發電系統(20呎貨櫃)」,並鏈接前端風光綠能及離峰餘電,透過製氫、儲氫及氫能應用,做為移動式及分散式電站。另外也有手拉26吋行李箱大小的移動式氫能發電裝置,可以抽換小型儲氫合金罐,搭配小型燃料電池,可發電2小時,就能夠讓家庭用電力煮熱食,落實防衛韌性到最基層。
2025-07-02 17:10
受到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各地今(2)日維持炎熱高溫,桃園蘆竹、新北三峽都測到攝氏39度高溫,全台用電量也連續2天改寫今年新高,繼昨天以4,046.1萬瓩寫今年新高紀錄後,今天再次以4,091.7萬瓩刷新今年新高紀錄。
2025-03-28 20:07
根據台電今年預算,若電價凍漲,預計今年將再虧500億元;不過,經濟部次長賴建信今(28)日對台電下軍令狀,指示台電在去年少虧150億元的基礎上,再靠4招繼續「開源節流」,讓今年少虧168億元,只能虧損332億元;猶如「毛巾再擰乾」。
2025-01-25 13:15
台電今(25)日表示,春節9天連假到來,但台電每天仍有超過4,000名員工堅守崗位,守護全台穩定供電。趁著連假,工商業用電大幅減少,除留下必要機組維持穩定供電,也把握電力設備「進廠保養」的黃金時機,從南到北出動近500人電力團隊投入機組大修任務,分別進駐興達、大林、通霄、嘉惠4電廠。
2024-08-30 16:45
台電今(30)日表示,9月為夏秋季節轉換時期,參考氣象資料及歷史負載紀錄,預估用電將逐步降低;9月日間負載最高3,976萬瓩,夜間負載最高3,600萬瓩;為因應空污季將來臨,台電將視電力需求適時先安排燃氣機組檢修,以應對空污季時燃煤機組降載或停機。
2024-07-23 12:11
凱米颱風來臨前夕,氣溫升高,用電量也持續攀峰;據台電官網顯示,今(23)日早上各時段用電量皆比昨天同期來得高,不排除今天用電高峰數值再創新高。
2024-06-27 18:48
台電打算在7月推出住商節電試辦計畫,配合調整家電使用者,每月電費固定減48元,每節1度電再回饋10元;但被外界質疑是因為缺電,才會對家中電器強制斷電。台電今(27)日澄清,此為自願性節電計劃,且用戶若反悔,也能隨時取消。
2024-05-06 08:20
2023年台灣發電統計數據顯示,火力發電仍是台灣能源結構主體,佔總發電量的83.1%,其中燃煤發電佔42.2%,燃氣發電39.6%分居一、二名,再生能源9.5%排第三,核能發電僅佔6.3%排第四,但是《太報》所做調查,有26.8%民眾誤以為台灣發電量佔第一的是核電,顯示國人對於能源資訊掌握不足,不清楚能源轉型的政策目標。
2024-04-22 20:12
太陽光電5大公協會今天發布聯合聲明,表示供電穩定與台灣再生能源發展,兩者缺一不可,這些重要的任務有賴台電在電網上的總體規劃,與全體員工在搶救電力和維護電力品質方面的付出,並支持台電總經理王耀庭留任。
2024-04-21 12:45
有關近期部分人士批評台電向企業用戶高價購電一事,台電今日(4/21)表示,「需量反應措施」在去年減少用電9.1億度,平均每度成本2.16元,佔台電全年成本不到0.2%。在4月15日夜尖峰時段採取需量競價,可避免後續如又遭逢其他突發狀況,以致停電造成更大損失,因此在救急情境下短期執行需量競價,既合理也務實。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