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18:50
司法院今天公布去(2024)年度國民參與審判案件實施情形報告,根據統計,去年各地院新收的國民參審案件共177件,有57件被法院裁定不行國民參審,國民法官去年已合計審結63件。其中,新收案件最多的是桃園地院及台中地院,去年分別收下20件拿下冠軍,新北地院以19件登第三名。至於審理花費的平均時間,認罪案件為3.9日,否認案件為6.1日。
2025-10-31 07:00
台北地院審理中配簡女溺殺2幼女案,10/30進行科刑辯論,檢辯卯足全力「搏感情」。檢方表示,孩子到死都無邪愛媽媽,轟簡女28分鐘扭曲的愛「不是愛,是殺人」,求處無期徒刑;律師則喊話,簡女身為新住民適應不良,沒人支持,導致罹患身心症卻沒有病識感,最終被無助絕望壓垮,「失去孩子已經是最深的懲罰,最後的救贖是修復」,希望法院判決能給創傷的家庭一點希望,盼輕判8年。
2025-07-30 15:44
高雄72歲張介宗涉嫌殺害黃姓兄嫂及兩名71歲女性友人張、趙婦,並分屍棄置前鎮運河,案發後張嫌堅不認罪,只承認三人曾到訪其住處。檢方今年5月28日依殺人罪起訴,求處3死刑。全案8月14日在高雄地院由國民法官審理,死者家屬獲準參與訴訟,可陳述意見影響量刑,盼討公道。
2025-06-30 15:02
國民法官制度邁入第3年,去(2024)年度的國民參審案件比前(2023)年度大幅增長,司法院國民參與審判制度成效評估委員會今天公布去年度的國民法官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國民法官和備位國民法官參與審判後,再次參與的意願高達95.3%;在提升司法審判信任度方面,參與前有接近9成(89.8%)的國民法官表示信任司法,參審後,信任司法的比率更直線上升到98.7%。
2025-06-15 21:01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Ⅱ》成為熱播戲劇,因為劇情、角色、議題打動不少觀眾的心,成為追劇首選。昨晚於公視平台播出第三、第四集,沒想到在昨晚10點20分、11點50分發生二度當機,公視+亦二度加大頻寬,滿足在線網友觀影需求。另外,在公視主頻還加開週日晚間10點重播,希望更多觀眾可以把握觀賞。
2025-06-12 12:42
我們常說「有陽光的地方就沒有腐敗」,司法的公開透明是透過公開審理原則予以實現。「公開審理」是指實體法庭的公開,讓不特定多數人得以見聞法庭審理過程,其目的在於避免秘密審判侵害被告受公平審判的權利,公開審理的方式有開放實體法庭、擴張到延伸法庭、甚至開放法庭直播,法庭直播只是公開審理方式的其中一種,並非唯一的方式,且公開審理也不表示要對全國公開或全世界公開,因此公開審理不以法庭直播為必要條件。
2025-06-04 19:59
立法院國民黨團5月提出「反廢死公投」案,遭中央選舉委員會以不符《公投法》中「重大政策之創制或複決」要件為由駁回。國民黨立委翁曉玲今(6/4)在質詢時砲轟中選會「只是小小的二級行政機關」,竟可擋下立法院提案,莫名其妙、非常不恰當,她要求司法院應召開公聽會聆聽民意。對此,司法院副秘書長王梅英回應「會回去研議」。
2025-05-13 21:39
台北地院國民法官法庭審理「剴剴案」,今天重判惡保母姊姊劉彩萱無期徒刑、妹妹劉若琳則因缺乏證據判處18年。剴剴網路媽媽群表示,對劉若琳量刑感到遺憾,但尊重司法判決,但也強調,「這不會是行動的終點,孩子的生命不該被遺忘,制度的改革也不能停在這裡。」
2025-05-07 10:10
「酒駕零容忍」不只是一句口號,更代表所有國民對於酒駕者的深惡痛絕,一旦酒駕致人受傷或是死亡,理應受到更嚴厲的處罰,這應該是全民共識。但某些法官,卻可能不這麼認為,「114年國審交上訴字第1號」殺人兇手酒駕撞死人,一審國民法官重判8年,卻在二審遭直接廢棄,改為輕判兩年及緩刑五年。這就是我們公正的司法,「酒駕撞死人,一天都不用關!」這不但是對於酒駕者的包庇,更是對「國民法官」制度的羞辱。
2025-04-29 22:42
惡保母劉彩萱、劉若琳姊妹涉嫌虐死1歲10個月的男童剴剴,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全國律師聯合會今天晚間發表聲明呼籲,社會各界應維護國民法官審判空間,尊重律師履行專業職責,對於依《國民法官法》審判之案件,應維護國民法官充分的審判空間,避免輿論或情緒性言論對審判過程造成不當干擾。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