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0 17:25
總統賴清德今(10/30)下午主持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議,賴清德致詞說,接下來,淨零轉型將全面進入「加速落實」的階段,上週環境部公布《台灣循環經濟路徑圖》草案,預計最快在明年正式公布「2050年循環經濟路徑圖」,也正在推動資源循環法規的修法工作。
2025-10-27 21:20
為提升我國毒品多元處遇制度及促進司法與公共衛生跨域合作,法務部與衛生福利部、台灣毒品處遇政策學會、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及台高檢署共同舉辦「2025台灣司法毒品處遇整合論壇」,以「邁向整合的時代」為主題,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集思廣意,共同守護國民健康與安全。
2025-10-11 21:12
苗栗縣苑裡鎮一名黃姓男子於8月26日獨自攀登東卯山後失聯,經過一個多月的搜尋,今日(10/11)上午,警方終於在東卯山東稜步道發現黃男的遺體,確認他已經不幸喪生。
2025-10-09 16:20
民眾黨今(10/9)天下午舉辦「聯合政府與台灣民主的進階嘗試」論壇,黨主席黃國昌批評中央政府讓國家四分五裂,而且救災失能,總統賴清德要災民爬上屋頂。對此,民進黨發言人韓瑩表示,這是不實言論,災害發生後,中央第一時間即啟動應變機制,行政院隨即調集各部會人力與機具進駐災區,全程均有明確時序與紀錄。她認為,黃國昌一再散播不實言論,刻意分化社會,這樣的行徑不僅失格,更令人不齒。
2025-10-08 17:45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國際安全部資深研究員菲利浦・謝特勒-瓊斯(Philip Shetler-Jones)在2025「台北安全對話」指出,在俄羅斯持續侵略下,烏克蘭戰爭至今已經展現出韌性的嚇阻效果,而對於被侵略國家而言,「不失敗就是一種勝利」。此外,來自拉脫維亞、擔任烏克蘭數位轉型部資深顧問的專家莉娃・艾爾芙絲(Leva Ilves)也建議台灣借鑑烏克蘭的經驗,儘管網路假訊息氾濫,但數位化不只是弱點,也是優點之一,國家要有能力協助人民、培力人民,即時反制假訊息,展現韌性。
2025-10-07 16:32
賑災基金會今(7)日公布「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專案募款」最新進度,截至6日已募得善款逾10億元,捐款總筆數突破 28.5萬筆。基金會已將善款依照「法定賑助」、「災民生活支持」、「專案賑助」三大類分配,截至10月7日止,合計撥款4億7,365萬元至衛生福利部帳戶,配合「行政院災後慰助服務站」一站式服務受理民眾申請及迅速撥款。
2025-10-02 18:49
國民黨主席選舉今媒體再自辦第3場電視辯論會,候選人郝龍斌除拋當選後,將邀對手羅智強與鄭麗文任黨副主席,還要推動「成立選戰大數據戰情室、完成民間各縣市連合作戰分工表與啟動青年戰將百人梯隊」,落實世代合作。
2025-10-02 12:54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嚴重傷亡,行政院決定在最快時間內以200億元為基礎,提出《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的修正,以及特別預算的追加,同時也會補足各項重建計畫所需經費,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0/2)日表示,不會因此排擠到原來丹娜絲災區的協助工作,而這也是最快、最有效率且最直接的方式。
2025-09-30 16:53
近日數萬名志工進入花蓮光復鄉協助清淤,除有慈濟志工站、中央志工站分配工作外,還有超狂網友建置「鏟子英雄」網站,志工不僅可一鍵報名,災民也能提出需求,快接對接任務;另外,壽豐鄉居民製作「光復鄉救災資訊整合」地圖,列出物資站需求,亦讓資源能更有效運用。
2025-09-27 14:00
颱風「樺加沙」引發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花蓮光復鄉佛祖街成為重災區。由於地勢低窪,大量泥水長時間滯留,搜救行動困難重重。花蓮縣長徐榛蔚昨(9/26)日於社群公開一段驚險畫面,只見一名民眾雙腿被泥流緊緊「吸住」,旁人只能用雙手拚命刨泥才能幫他脫困,畫面曝光後引發熱議,不少網友直呼「救災真的太辛苦!」、「花蓮加油!」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