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外資券商明星分析師的騰旭投資公司投資長程正樺認為,外資今年大賣台股,台積電股價更跌跌不休,主因是歐美外資擔憂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通膨使台積電現金殖利率黯然失色,加上半導體業股價面臨劇烈修正。
他也提醒,美國儘管從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持續緊縮打壓中國半導體產業,美國對中國的成熟半導體製程設備出口額卻持續攀升。
程正樺認為,大家不僅該注意華府對北京的政策作為可能「口嫌體正直」,而且台商要避開陸商這兩年反而崛起,又善於殺價競爭的領域,包括面板驅動IC、低階的微控制器(MCU),以及中低階的功率IC。
2022年以來截至上週五(3日),台積電股價累計下跌12%至540元;若從1月中創下的今年最高價688元起算,累計跌幅更達27%,直逼三成。
台灣證交所則統計,外資5月對集中市場賣超縮小至37億元,但在4月及3月的單月賣超都超過2500億台幣。
程正樺在4日播出的《老謝看世界》節目中表示,外資今年大賣台股的原因有三,第一就是地緣政治因素,特別是從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外資就開始在操盤上反映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
他說:「我們覺得台海應該是安全的,但是對遠在天邊的老美來講,可能無法判斷,特別是美國前任總統及現任總統都告訴你,下個地方很危險的可能就是台灣。」
「對它們來講,在有限資源之下,可能就會對這邊有些顧慮。」
第二,通膨推升了大家對央行升息的預期,而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都接近3%,反觀台積電的現金股息殖利率大約2%,「之前如果(股價)680元的話,連2%都不到」,加上股利還要扣稅,因此降低了台積電股票的吸引力。
第三,整個半導體業股價都面臨激烈修正,原因在於市場對庫存及需求的看法不同了。
原本美國消費電子業者持續建立庫存,但其實去年第四季開始買氣就開始走軟。美國整體零售銷售持續成長,但消費電子的買氣已經下滑,有些業者近期的營收年增率是衰退的,大約年減5~10%。
「廠商最怕的是賣不動,賣不動的時候就會回來檢討庫存,所以近期看到開始對上游砍單。即便第一季、第二季台積電都講,我們對景氣的看法很好,聯電、世界先進也說,沒有看到任何訂單修正,但是市場不買單。」
但程正樺也提到,從上周美國IC設計大廠輝達(Nvidia)坦言業績不好,當天股價從盤前大跌10%,到收盤由黑翻紅,上漲5%來看,「對台灣或對台積電、聯發科來說,接下來會不會說,終於看到景氣下滑,股價若沒有繼續破底,可能就是慢慢落底」。
另外,美國政府從川普時期至今,一再緊縮對中國科技業的箝制,但台灣要注意美方是否只是「口嫌體正直」,嘴上說說但實際力道沒那麼強。
他說:「如果把全球(半導體)五大設備商的財報攤開來看,去年出貨給中國的總金額及比重都是歷史新高,而且它們還沒有辦法出EUV,出7奈米以下的最先進製程(設備),光是成熟製程佔營業額的比重,居然是歷史新高。」
「這代表中國在28奈米以上,去年還是買了非常多設備,雖然目前(中國)對市場影響沒有那麼激烈,但中國在預防美國增加對它的制裁壓力前,能買多少就買多少。」
「從2020年到2021年,中國買(半導體生產設備)多的幅度,比實際產能多非常多。」
程正樺也指出,在疫情期間中國半導體業已經有幾個地方做起來,「因為在半導體缺貨下,大家願意評估比較爛的solution(解決方案)」,所以台廠目前投資的領域,最好避開陸廠已經做起來的地方,因為陸廠殺價或搶市場的力道可能變強。
第一就是面板驅動IC(LCD Driver),因為「它們有晶和半導體做晶圓廠,又有封裝、面板廠、電視品牌廠及終端市場,都是一整套的」,這個中國要做起來是相對容易的。
第二,是低階的MCU;第三是中低階的的功率IC,因為德儀(TI)等外國IDM廠一直缺貨,中國就有做起來。
他還提到,未來在全球科技標準上,可能演變成美中兩個陣營,例如6G。中國一定會要扶植本身的供應鏈,若台廠選邊到中國陣營,勢必面臨陸廠強烈競爭,若選美國陣營則有機會賣到一些國際市場,這都是台廠接下來在投資及產品線等策略決定,都需要好好思考。
文章出處:今周刊
(本文獲授權刊登,未經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