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香港因素影響、得民心者得天下?蔡英文為何能大勝,還創下總統史上最高得票記錄?

2020-01-15 11:24 / 作者 洪采姍

這次總統大選影響民眾投票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的社會意向調查,於 2019 年 11 月 18 日至 12 月 6 日間,電話訪問共計 1,235 位受訪者,其中 959 位(77.6%)表示了他們的投票意願,相當接近最終的投票率(74.9%)。此次調查使用家用電話,採用隨機暨戶中抽樣法以這些表達意願的民眾作為基礎,我們進行了下列的初步分析。


◎ 得民調者得天下?

抽樣調查的可信度與準確度,往往受到民眾質疑。中央研究院進行的科學方法民調,剛好可以趁此機會予以澄清檢視。



首先,以最近三次大選前做出的民調來看,民調大致可以準確預測勝方的得票比例,以 2020 年總統大選為例,在我們的調查中,蔡英文與賴清德的支持率為 57.6%,開票結果為 57.1%。在 2018 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的民調結果中,我們事前民調得到國民黨的支持率為 48.7%,最後開票結果是 48.8%。



2016 年總統大選,蔡英文與陳建仁的選前支持率為 55.9%,開票結果為 56.3%,這些民調結果,都在大約選前一個月時得到,即可達到在 3%(多次小於 0.5%)誤差範圍內預測勝方的得票比例。



確實,得民調者得天下,但是失民心者最後所獲得的選票比例,就比較難估計了,選前一兩週時,弱勢一方的操作往往會影響同陣營內的棄保效應。



以 2020 總統大選民調來說,受訪者支持韓國瑜的比例為 30.8%,支持宋楚瑜的比例則為 11.7%,後兩者加起來仍然與整個泛藍陣營的得票比例近似,顯然這次支持宋楚瑜的選民有大半,在最後時刻轉而支持韓國瑜。



本次大選的「蓋牌效應」有多大?是否影響最後的推測結果?我們的調查剛好跨越了蓋牌前後的兩個時期。



韓國瑜陣營於 2019 年 11 月 29 日要求選民回應「唯一支持蔡英文」以左右民調,由民調結果看來,短期內確實有些微影響,11 月 29 日之後,支持蔡英文的比例由 54% 增加 8% 至 62%;支持韓國瑜者由 34% 減少 9% 至 25%。但是最後開票結果的蔡賴得票比例為 57.1%,並沒有偏離民調原先預測的 57.5%。

◎ 台灣大選裡的香港因素

許多評論認為,在這次選舉裡造成民進黨陣營大勝的關鍵是香港因素,也可以說是中國因素的延伸。



一月份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了一國兩制台灣模式的習五點之後,六月起香港民眾展開了反送中運動,抗爭衝突不斷升級,而且逐步破壞了香港警察專業、經濟自主與司法獨立的形象,激起台灣各界的「亡國感」。究竟香港因素對此次大選的影響有多強大?



根據中研院 2019 年 12 月的這份社會意向調查顯示,在前述表達投票意願的民眾當中,有 37% 的民眾說自己很支持反送中運動,另外有 31% 的民眾說他們支持運動,兩者加起來高達 68%,不支持或很不支持者僅佔了 32%。即使將不想去投票的民眾算入,台灣社會仍有近七成(66%)的民眾對於香港的民主抗爭感到同情。



從支持反送中運動與投票偏好的相關性來看,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模式引發了台灣民眾的懷疑與恐懼,加上中共統戰與媒體假新聞、紅色間諜滲透等問題的揭露,嚴重衝擊了選民對國民黨兩岸主張的信賴程度。



在前述回答很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 37% 民眾當中,有 87% 傾向支持蔡英文,在回答第二層支持反送中運動的 31% 民眾當中,也有高於平均的 60% 民眾傾向投給蔡英文,相關性極為顯著。香港抗爭的跨國效應,顯然影響了台灣選民的投票行為。

◎ 世代與階級

除了香港因素所牽動的國家認同與國家安全問題之外,本次選舉的世代差異及階級分化,也廣受矚目。雖然面對薪資、就業或住宅問題,台灣社會的青年世代,尚未對執政黨以選票表達不滿;反而青年世代對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反年改、反同婚或對韓國瑜形象的抗拒,遠超過年長世代。



在以下的圖四當中,我們將四十歲以下的青年世代與四十歲以上的世代分開來進行統計,可以發現在四十歲以上的選民當中,有 54% 支持蔡英文,與整體選民比例其實沒有很顯著的統計差異;但是在四十歲以下的選民當中,有 72% 的青年世代傾向投給蔡英文,支持韓國瑜與宋楚瑜者加起來是 28%,而且偏好泛藍的年輕人當中大約有一半,不成比例地支持宋楚瑜。



儘管最後這些選票有回流國民黨的現象,或許留在宋楚瑜陣營的 4.26% 的選民也比較年輕、更傾向支持香港的民主運動,因此沒有進行棄保。

最後,從上半年度的國民黨初選過程開始,有不少評論者注意到「經濟藍」、「知識藍」與「庶民藍」之間的同床異夢,也就是中產專業階層與韓國瑜基層民粹支持者的差異。這個藍營內部的路線矛盾,也可能導致一度偏藍的中產專業階層票投不下去,此一反民粹的現象,在統計上可以驗證嗎?



台灣中產專業階層的投票行為曾經出現過兩次轉向,第一次是在 2000 年以前的自由化與民主化時期,當時城市中產階級與年輕世代更支持代表改革一方的民進黨。把台北市長投給陳水扁、高雄市長投給謝長廷。最後在 2000 年藍營分裂之際支持綠營,帶來第一次政黨輪替。



然而大約從 2004 年開始,台灣出現北藍南綠、藍天綠地的政治地理格局,在馬英九總統執政期間,城市中產階級多偏好國民黨的兩岸與產業政策,甚至到 2016 年總統大選都尚未翻轉。



然而,在這次選前民調的數據中顯示,2018 年以來韓國瑜所掀起的民粹主義「庶民藍」,嚴重地威脅到城市中產階級對國民黨治國能力的信心,甚至在許多眷村改建的軍公教鐵票區域,選民分裂投票、把總統票投給了蔡英文。

根據中研院的社會意向調查,在大專以下與大專以上兩組民眾當中,大專以下對蔡英文的支持度為 55%,較無異於總體結果,但是大專以上有 61% 的選民傾向投給蔡英文,反觀韓國瑜則是大專以上選民只有 28% 願意支持,甚至有 11%,超乎比例地較支持宋楚瑜。大專以上中產階級有六成以上倒向綠營,這是從 2004 年來首次出現的逆轉,他們可能也成為協助綠營穩定兩岸與國內政局,抵抗「韓流」與「柯粉」這兩股民粹主義政治人物風潮夾擊的重要因素。

◎ 小結

透過這份選前的電訪民調,我們呈現了中國與香港因素、青年崛起、中產轉向,這三個因素對三位總統候選人支持率的影響,這也應是蔡英文總統連任,創下 817 萬選票歷史紀錄的關鍵。這三個因素,或將持續影響台灣未來四年的政治趨勢,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林宗弘/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陳志柔/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文章出處:巷仔口社會學



洪采姍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