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吃份燒餅或蛋餅,配上一杯熱騰騰的豆漿,是台灣人的早餐日常,不過經常有新聞指出「早餐店的豆漿都是假的,是用豆漿粉泡的,裡面還加了修飾澱粉,喝多了會傷肝、傷腎…」等,讓民眾人心惶惶。然而,這是真的嗎?什麼是豆漿粉?喝了到底會怎麼樣?
早上來一杯豆漿,是台灣人的傳統習慣。(圖片來源/bigfatcat,CC0授權)
傳統豆漿是將黃豆洗淨後,浸泡3到8小時,等到黃豆發泡至呈橢圓狀後,再將其磨碎,接著用紗布將豆渣過濾,會先得到生豆漿。這時可別急著喝,還得煮沸5到10分鐘,並再次過濾,才可以飲用。
不過傳統的製作方法,實在太費工了,為了讓早餐店作業更方便、快速,後來出現了兩種方法:
1.包裝豆漿:由中央工廠先做好豆漿,再填充包裝、殺菌,最後配送到各家早餐店。許多連鎖早餐店的豆漿,都是用這種方法。
2.豆漿粉:將黃豆磨成漿後,經過殺菌、濃縮,再做成的粉末。早餐店業者煮豆漿時,只要像泡奶粉一樣,用熱水沖泡豆漿粉,就能得到熱騰騰的豆漿。
豆漿的主要原料是黃豆。(圖片來源/egroll,CC0授權)
過去較具有爭議的是第二種作法,很多人都不知道,豆漿粉中到底還加了什麼?
若實際查看市售豆漿粉,可發現絕大多數的成分都只有黃豆、麥芽糖、糖,少數業者會添加麥芽糊精與馬鈴薯澱粉。這時候,你可能會開始擔心,麥芽糊精跟馬鈴薯澱粉是什麼?
其實,麥芽糊精的原料就是澱粉,是經過水解轉化等手法後,所得到的產物,經常被添加於粉類製品,可以避免產品結塊、延長保存,讓沖調豆漿粉時更方便。
至於馬鈴薯澱粉,主要是作為修飾澱粉。聽到修飾澱粉,你可能會立刻聯想到幾年前的「順丁烯二酸」事件,於是自動將修飾澱粉與毒澱粉劃上等號。事實上,當時是業者違法將「原本就不能添加於食物中」的物質,當作修飾澱粉使用,然而「被允許添加於食物中」、由馬鈴薯澱粉與玉米澱粉所轉化成的修飾澱粉,並不會對人體產生毒害。在豆漿粉中添加修飾澱粉,主要是為了增加豆漿的黏稠度。
關於豆漿粉的另一項謠言,就是「會添加防腐劑」,所以才能保存那麼久。但其實豆漿粉在製作過程中會殺菌,只要密封包裝,保存在適當的環境中,就不容易壞,根本不需要添加防腐劑。
許多人因為不了解豆漿粉的製程,加上食安事件頻傳,對食品加工、食品添加物戒慎恐懼,才會聽到豆漿粉就開槍。其實,就成分與營養價值來看,豆漿粉與傳統豆漿並沒有太大的差別。購買豆漿或豆漿粉時,選擇可信賴的製造商以及優良的保存環境,才是更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