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台廚餘養豬調查!近2成申報率低於90% 環境部研擬「裝監視器即時管控」

    2025-10-29 10:47 / 作者 政治中心
    環境部長彭啓明29日針對非洲豬瘟疫情備詢。廖瑞祥攝
    國內非洲豬瘟疫情仍在疫調中,對於豬瘟場用廚餘養豬且未依規定上傳烹煮日記,部分專家與業者呼籲應「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杜絕病毒傳播。環境部今(10/29)公布統計,全台使用廚餘養豬案場有435間,上傳申報率90%以上有358間,申報率低於60%有27間,占總數6.2%,表示部分案場並未完全遵守規定,接下來將研議全面加裝溫度探針與監視器,改善現有的人工上傳的方法,加強管控。

    現行規定,養豬場需有200頭豬以上規模,並取得地方環保單位核准廚餘,並通過核檢許可,取得的廚餘徐經過90度以上高溫烹煮超過1小時,才能餵養豬隻,且烹煮過程的相關資料影像,每日都需要上傳地方單位通報。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今日上午邀請環境部部長、衛生福利部、農業部、經濟部、教育部、國防部就「防範非洲豬瘟疫情擴散,強化全國廚餘去化問題以及後續防疫、清消等作為」提出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環境部長彭啟明報告,中國於2018年8月爆發非洲豬瘟以後,我國2048個列管廚餘養豬場從逐漸轉型、退場,至今年10月僅剩435間,登記飼養的約有47萬頭豬。

    然而,這435間養豬場,廚餘烹煮的上傳申報率90%以上共358間,占比約82.3%;上傳申報率「介於60%至90%」共50間,占11.5%;上傳申報率「低於60%」共27間、占6.2%。

    彭啟明說明,多數養豬場配合度高,制度執行穩定,針對低申報率的養豬戶,應加強提高稽查頻率,輔導落實每日申報作業。

    此外,環境部研議,要改善現行人工上傳影像的作業模式,全面加裝溫度探針、現場監視器,相關單位即可隨時監控現場狀況,提升管理效率,並掌握資料準確性。

    環境部也說,根據113年統計,全國廚餘總產生量每天約2115公噸,一年約77.2萬公噸,其中家戶廚餘50.5萬公噸、事業廚餘26.7萬公噸,也就是說,家用廚餘遠多於肥料化、能源化。

    而目前去化方式,有飼料化處理(養豬)每年約處理48.3萬公噸,占62.6%;能源化處理每年約4.8萬公噸、占9.5%;肥料化處理每年約23.1萬公噸、占30%;其他如黑水虻飼養化約1萬公噸、占1.2%。
    政治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