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圖片取自於Pexels
近年來,青少年使用加熱菸等新興菸品的現象逐年攀升,衛福部國健署調查顯示,菸商刻意以花果香、巧克力、薄荷口味及新穎造型吸引未成年族群。諮心全聯會表示,青少年菸癮並非單純意志力問題,可能與環境、情緒調節或自我認同有關,建議政府應持續加強新興菸品的入法及管理問題。
近年來,兒童及青少年吸菸與使用新興菸品的危害與風險日漸升高。據國健署青少年吸菸行為調查結果報告中指出,這幾年菸商持續鎖定青少年族群,刻意採用各種行銷手法,如:添加花香、果香或巧克力、薄荷口味等添加物於傳統菸品,掩蓋菸草辛辣的刺激味,或設計新穎造型產品,吸引青少年族群使用加熱菸,並讓此類菸品以「時尚」、「減害」等形象在校園及社群媒體當中廣泛流傳。
諮心全聯會常務理事王郁茗指出,菸癮的形成不僅是青少年「社交圈複雜」、「抽太多抽到上癮」,而更可能是一種心理與生理交織的困境。許多青少年初嘗菸品,往往出於同儕影響,在好奇心的驅使或是緩解壓力的需求之下開始吸菸,然而,隨著菸癮的形成與發展,他們逐漸陷入「依賴—麻痺—再依賴」的惡性循環。
王郁茗觀察到,青少年在菸癮狀態當中,經常伴隨焦躁不安、自我價值感降低,以及在人際互動上出現孤立或衝突,雖然表面上以吸菸展現「酷」與「成熟」,但內心卻在與無力感、自我懷疑和關係疏離搏鬥,這些心理健康隱憂,若未及時介入,恐將演變成更深層的情緒困擾或行為問題。
諮心全聯會衛生醫療事務委員鄒佩璇亦強調,菸癮不是單純的「意志力不足」,更可能與環境、情緒調節或自我認同有關。青少年階段有高度的同儕與人際需求,且正經歷情緒處理相關區域的大腦發展,導致情緒起伏大而易有衝動行為,故協助青少年擺脫菸癮,更需要多元管道的共同協助,透過心理諮商與輔導、家庭支持、師長/同儕正向影響、校園教育與醫療等資源,以支持代替責備、以理解取代污名,「當年輕的菸癮者能夠有機會探索菸癮背後的情緒與壓力來源,逐步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並修復與重要他人之間的正向連結,這才是協助他們們走出菸癮,擁抱更健康的人生的關鍵」。
此外,諮心全聯會黃柔嘉理事亦呼籲政府相關部門單位,應持續加強新興菸品的入法及管理問題。不論是傳統紙菸,還是電子煙、加熱菸等產品對心理與生理健康的潛在危害不可忽視,特別是對於兒童、青少年而言,更容易造成不利於發展的後果,此議題值得社會各界關注,共同正視菸癮對於兒少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影響。
《太報》關心您
吸菸有害健康且害人又害己,為防止菸害、維護國民健康目的,請洽戒菸診所或撥打免費戒菸專線:0800-63-6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