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恐龍化石專家瑪麗安寧(Mary Anning)。取自維基共享資源
有句話說「高手在民間」,符合這樣描述的歷史人物不少,舉例而言,在英國考古學歷史上曾有個位非學術科班出身的恐龍化石專家瑪麗·安寧(Mary Anning)就是其中一位,據說他幼年時曾與同行者遭到雷擊,但卻大難不死活了下來,這一活,活成了考古學史上一段勵志的傳奇。瑪麗·安寧從小家庭並不算富裕,父親僅是個木工,收入有限,但上帝似乎並沒有遺忘這個家庭,因為他們家所住的萊姆里吉斯一帶的海岸,恰恰是英國化石出產最多的地點之一,這為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帶來了些微商機。因著經濟因素,她那收入有限的木匠父親,便常在家裡附近的海岸挖掘簡單的零星化石,賣給觀光客、以賺取外快來貼補家用。
但可惜的是,這樣一位殷勤顧家的好爸爸卻年僅44歲就因肺結核而過世了。或許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而產生了興趣,瑪麗後來也繼續以挖掘化石維生,而她人生這一挖下去可不得了!在歷史上,她曾成功地挖掘出兩具近乎完整的蛇頸龍骨架、魚龍骨架,以及不少魚類化石。這些都是很不得了的成就!她並沒有受過正式的古生物學術訓練,但她在化石挖掘方面的成就並不亞於許多有名的考古學家。
瑪麗·安寧在挖掘化石方面的成就,還使得她後來成為倫敦地質學會的榮譽會員,在那個男女尚未平權的時代,女性要能被看見很不容易,這也足以客觀證明瑪麗·安寧的實質成就無法被忽視;但令人遺憾的是,瑪麗·安寧卻也在幾個月後辭世,那一年是1847,她年僅47歲,辭世的原因是直到今天都仍有許多女性朋友所仍面對的疾病—乳癌。當然,現在離瑪麗·安寧當時患癌的年代已差了近兩個世紀,現代臨床上對乳癌的治療成效與復健照護技術已經截然不同,不單已有更精準的治療方式,甚至後續的職能治療也更趨成熟,可以協助病患恢復日常生活功能,甚至是預防和治療淋巴水腫,這些都是瑪麗·安寧當時所沒有的介入方式。
瑪麗·安寧是個沒有受過正式學術訓練的人,但她的成就卻相當的傲人,我們很難想像如果她沒有罹患乳癌,並再多活個幾年,那麼以她對化石的天賦與積極,不知又會為當時的考古學界帶來多少的正面效益或發現!但歷史沒有「如果」,我們改變不了她已在47歲那年就因乳癌而病逝的事實,但我們卻有可能不讓這樣的疾病改變自己或自己家人的未來,那就是「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所公布的資料,國人乳癌在第0期與第1期都有九成以上的五年存活率,但若到第四期才介入,則五年存活率便降至兩成多。這個世代講求男女平等,是以必有更多像當年瑪麗·安寧那樣的傑出女性可能得以在各行各業更冒出頭,面對乳癌這個棘手的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這個策略絕對是重要上策!可以避免乳癌在這個年代讓其他優秀女性的職涯或生命像當年的瑪麗·安寧那樣嘎然而止。
但無論如何,瑪麗·安寧這個沒受過正式學術訓練的「女科學家」的確值得懷念,她在世時因著學歷與背景而無法使用科學家這個頭銜,但她的成就在她逝世後卻得到認可,後人甚至為他設立了她在海邊漫步找化石的雕像,這樣的身後認可,其實是很大的成就。下次當年再看到蛇頸龍化石展覽或玩偶時,別忘了英國歷史上曾有瑪麗·安寧這樣一位優秀的女考古學家。
*本文作者施以諾為輔仁大學醫學院職能治療學系專任教授、跨專業長照碩士班主任,臺北市醫學人文學會榮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