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明定無糖包裝飲料可免徵15%貨物稅。罐裝飲料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立法院5日三讀通過《貨物稅條例》修正案,明定無糖包裝飲料可免徵15%貨物稅。對此,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台灣健康聯盟均表達樂見,而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則肯定政策方向,但提醒目前市面上的無糖飲料多以人工甜味劑替代糖分,長期健康風險仍具爭議,政府應建立代糖使用的規範和標示義務。
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認為,這是台灣首次以稅制工具引導健康飲食選擇,是推動結構性健康政策的重要起點。然而,公會同時指出,健康政策不能僅止於經濟誘因,更應結合監管、制度改革與產業責任,從源頭推動減糖,才能建立全民有感的健康飲食環境。
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指出,此次「無糖免稅」政策透過價格誘因,希望使民眾更容易接觸到相對健康的產品,方向值得肯定。然而,若缺乏價格透明與監督機制,這項政策將難以發揮預期效果,甚至可能讓減稅利益遭品牌或通路吸收,民眾難以實際受益,政策也難以獲得廣泛支持。
台北市公共衛生師公會同時提醒,目前市面上的無糖飲料多以人工甜味劑替代糖分,例如阿斯巴甜與蔗糖素,長期健康風險仍具爭議,政府應建立代糖使用的規範和標示義務。無獨有偶,台灣健康聯盟亦提醒,現行的無糖標準可能忽略代糖(甜味劑)背後隱藏的健康風險,呼籲政府應持續追蹤無糖飲料免貨稅後對於整體健康影響,並針對代糖(甜味劑)進一步的研究。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營養委員會主委歐陽鍾美博士指出,長期攝取高糖飲料已被證實與肥胖、胰島素阻抗及第 2 型糖尿病風險上升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成人與兒童每日「游離糖」攝取量應低於每日總熱量的 10%,最好控制在 5%以下。此次修法明確對「無添加糖飲品」給予稅賦優惠,等同釋出明確健康訊號,有助於消費者作出更有益健康的選擇。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學會同時強調,單一的免稅政策尚不足以全面應對高糖攝取的公共健康挑戰。根據國際經驗,包括英國、墨西哥與南非等國,均已實施含糖飲料課稅政策,不僅有效降低高糖飲料的消費,也驅動業者自主減糖、開發更健康配方。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呼籲,應建構減糖政策架構,包含強化宣導與標示透明化、建議學校與公共機關與醫療機構優先提供或販售無糖、支持飲料產業開發無糖或低糖飲品配方、建立多元誘因整合平衡誘因與約制的健康政策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