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成細菌已經不怕藥!台大醫院長喊話「別把醫院當市場在逛」

    2025-05-05 12:07 / 作者 游騰傑
    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細菌對後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比例逐年攀升,專家呼籲減少濫用抗生素。游騰傑攝
    5月5日為世界手部衛生日。生活中細菌無所不在,常見如半熟蛋及生食,含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透過接觸傳染,對於嬰幼兒、長者或免疫力低下民眾,嚴重可能致命。專家指出,光是台大醫院,已經有三成的病毒對抗生素已經沒效了,呼籲民眾、醫師都要透過手部衛生,減少使用抗生素,避免產生抗藥性。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王振泰也指出,在前線抗生素在社區中的抗藥性比例約為30%,這已經屬於偏高的狀況,後線抗生素(第三線及以後)在醫院中的抗藥性問題更為嚴重,他近一步指出,若統計台大醫院所有細菌,抗生素的抗藥性大約為30%。

    衛福部次長周志浩表示,若是面對關稅等外部挑戰,各國仍有對應空間;但若面對抗生素失效的情況,恐將陷入「無藥可醫」的困境。他強調:「沒有藥就是沒有藥」,全球必須正視抗藥性危機,而「洗手」正是防堵的第一步。

    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指出,許多細菌和病毒都是透過手部傳播,因此醫院中極力推廣「五大洗手時機」:接觸病人前、執行無菌操作前、暴露體液風險後、接觸病人後、以及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他指出,近期諾羅病毒大規模傳播事件,多與手部衛生不良有關,許多感染源頭來自手部未清潔。

    吳明賢也提醒民眾不要把醫院當作市場在逛,因人員跨院流動可能帶來抗藥性菌株擴散風險。政府推動分級醫療制度,降低病患在不同院所間移動。他強調,細菌與微生物演化速度極快,抗生素的使用必須確保劑量與療程完整,才能避免產生抗藥性。「對抗病菌如同一場無硝煙的戰爭,預防重於治療,而洗手就是最簡單且有效的防線之一」。

    國泰醫院長簡志誠表示,洗手是杜絕病菌藉由手部傳染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後疫情時代,許多民眾過度仰賴戴手套、口罩等防護病菌傳染,但要特別提醒民眾使用手套前後都要洗手,因手套暗藏許多肉眼看不見的病菌,有些極微小的病菌會穿過手套進入皮膚。近來研究也顯示,受過專業訓練的醫療人員依照標準作業流程脫除手套後,仍有4.5%會受到病毒、細菌汙染,再次提醒戴手套不能取代洗手,使用手套前後都要洗手。

    國泰綜合醫院內科部副部主任暨感染科醫師陳立羣提醒,使用肥皂進行手部衛生,能去除95%以上的細菌和病毒,比酒精搓手更有效,尤其在「吃東西前、摸過寵物後、回到家後、如廁後、在外玩耍後及擤鼻涕後」等時機洗手,不僅可保護自己,也保護家人及他人健康。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