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剴剴看惡保母「焦慮、疑懼」!台大權威醫:他遭嚴重身心虐待

    2025-04-30 13:26 / 作者 侯柏青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丘彥南為剴剴案做鑑定。侯柏青攝
    台北地院國民法庭審理剴剴案,今天傳喚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大師、經手過上百例司法鑑定工作的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丘彥南作證,丘彥南梳理16宗卷證,發現剴剴有嚴重憂鬱等症狀,幾乎能確定,他已經確診罹患身心症了,甚至還出現身心嚴重受創的狀況,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他研判,剴剴生前遭受嚴重的身體及精神虐待。

    兒少精神權威醫師:剴剴遭精神虐待

    剴剴在惡保母家的3個月,到底遭受到那些精神或肉體虐待?丘彥南今天解釋,剴剴遭到隔離威脅,他舉例說,從相關人證詞發現,兩名被告(惡保母)如果發現剴剴發出想要和周遭人互動的意圖時,就會發出「制止」或「警戒」的訊息。此外,被告長期讓剴剴站立導致水腫,剴剴會把手放在背後,對孩子而言,這是非常不自然的狀況。

    而丘彥南也舉出惡保母姐姐劉彩萱傳送給妹妹劉若琳的恐怖簡訊作為判斷佐證,根據對話,「劉彩萱:讓他先爽一下,等一下我洗澡開始,他還會站到我睡著…」,他也發現,惡保母的對話中顯示「我警告他,沒人可以救你,哭沒用」、「抓耙仔(台語反叛之意)」顯示兩人長期用言語恐嚇剴剴,還會用愛的小手或出口威脅剴剴,導致剴剴恐懼大哭或出現發抖的反應。

    更誇張的是,根據蒐證照片顯示,被告還將剴剴綑綁放在地上、遮眼、強塞入桶內,用吹風機吹剴剴的臉….

    丘彥南邊解釋,邊看著照片的疑惑地說,「這種環境是否適合幼兒養育?」而剴剴經常單獨站在旁邊,不能和保母共食共睡,也不能穿衣服,更得到超級冷漠的對待,無法和人互動,導致發展遲緩,外傭MIRA證詞也顯示,被告還會罵剴剴「機掰」。

    丘彥南認為,剴剴在9月前狀況相當良好,不但健康活潑、不罵髒話,也沒有磨牙問題,而其後發生這些狀況,都是可能遭到精神虐待及照顧疏忽的樣態。

    他總結說,從照片和影片中顯示,剴剴有著恐懼、空洞、悲傷的表情,這都屬於幼兒憂鬱狀況,可能遭受不當對待,而剴剴連在遊樂場也是缺乏笑容、眼神缺乏神采,而且身形消瘦。還有,被告曾說過,「剴剴會挫」,這就是恐懼到發抖的具體表現。

    他認為,被告形容剴剴出現撞頭、磨牙、罵髒話的狀況,但是剴剴安置前只會說兩個字的詞彙,如果他不是有嚴重腦神經病變的幼兒,根本不會出現這種嚴重的狀況,有些幼兒會出現輕微撞頭的狀況,但除非身心障礙等相關病症,否則根本不會這麼嚴重,剴剴既然在被照顧之前都沒有嚴重障礙的情況,最可能的是被精神虐待了。

    但他也說,目前因為資料蒐證不足,因此無法更精確做診斷,只能歸類他是「非特定」的憂鬱症狀,而且已經達到適應障礙的情形,更具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可憐的剴剴遭活活虐死,甚至還遭到嚴重精神虐待及性虐待。翻攝林姓親友臉書

    剴剴「神情落寞憂傷」,眼神疑懼

    他拿出影片進一步說明剴剴的狀況「不尋常」,例如有5秒影片,剴剴安靜獨自站立不動,白色口罩、略為低頭,只穿尿布,還發出斷續微弱哭聲…

    另外,還有長達1分鐘的影片可作為身心症的佐證。在這段影片裡,剴剴坐在搖搖馬上面,但剴剴面容持續淡漠沒有變化,看起來身心落寞、憂傷,他用「疑懼」眼神看向拍攝者(劉彩萱),但剴剴並沒有搖動搖搖馬。當時旁邊有個幼童也想玩,剴剴起先用手輕拍幼童,該幼童出手撫向剴剴的臉,但拍攝者說,「弟弟不可以這樣玩」,剴剴就把雙手置於胸前看起來像是「沉思」的樣子,該幼童的手放在馬頭上,他緩緩伸手將幼童的手移開,然後又緩緩把幼童推倒坐在地板。

    丘彥南說,從這段影片中,很明顯看到剴剴反應非常緩慢。


    他還舉了一個41秒的佐證影片,剴剴坐在牆面和衣櫃中間的角落,神情看起來落寞憂傷,他的右手緩慢摸摸額頭右邊,然後右手搓揉右膝,而且頻頻搓揉右手食指和中指,這時候的剴剴安靜、動作慢,而且雙手手背有顯著圓形疤痕。

    丘彥南表示,這些情況都和剴剴在9月接受被告托育前的情形不一樣,剴剴之前是怎麼樣的,他根據周保母拍攝的影片,發現剴剴曾和幼童在床上玩耍,當時兩人互動靈活,兩人還發出可愛的笑聲….

    他總結說,剴剴遭受長期嚴重多重虐待(包括身體精神虐待、嚴重疏忽及高度性虐待),而且具有身心嚴重受創的事實。

    前劉家外傭Mira出庭作證,痛斥她們做出「不是人做的事」。資料照。侯柏青攝

    外傭證稱:惡保母罵剴剴「機掰」

    檢方則問他,是否有沒接觸過病人就看診的經驗?他表示,評估可以區分「直接評估」和「間接評估」,一般會去訪問照顧者,因為越小的幼兒沒辦法表達,必須確認周遭人的相對比重會增加,

    檢方問他,有段影片是剴剴看人,然後動作遲緩的摸摸口罩,這樣的動作是這年紀的小孩會有的嗎?丘彥南表示,「應該不會這麼遲緩」。

    檢方也表示,外傭Mira的筆錄證稱,被告(劉彩萱)罵過剴剴「機掰」,這時期的小孩子牙牙學語,會學到「髒話」嗎?他有可能是因為長期被罵「機掰」才會模仿這個音嗎?

    丘彥南表示,「以這兩字來說,是有可能的,而且前保母已經說他有疊字語彙,他有可能仿說這兩個音…仿音不一定是長期暴露,但長期暴露的話,當然模仿的機率會提升。」

    檢方詢問,外傭Mira曾證稱聽到剴剴哭,感覺劉彩萱又不斷塞東西到他嘴巴,但剴剴口中好像還有東西,因此有吐出來的聲音,劉彩萱也曾一邊拿愛的小手,一邊講話一邊打剴剴,這會構成什麼樣的狀況?

    丘彥南說,牽涉到餵食部分,必須用相關事實研判,剴剴有嘴巴腫脹、口腔潰瘍的問題,要確認餵食時用什麼樣的工具,還要確認餵食的工具是否造成他的嘴巴潰瘍,他的反應也許會哭叫或哭鬧。

    檢察官問他,以剴剴的年紀,可以只讓他吃泥狀物嗎?丘彥南表示,「這年齡層長牙,可以吃固體食物,應該提供可以讓他咀嚼的食物,但以證詞來看,就是提供果汁機打成泥狀的食物去餵他而已。」

    外傭Mira證稱,惡保姆劉彩萱曾罵剴剴「機掰」。資料照。廖瑞祥攝

    壞保母整剴剴「吹風機吹臉」

    檢察官又提示劉若琳在偵訊時的筆錄,強調劉若琳應訊時,檢察官有問她「劉彩萱有拿吹風機吹剴剴嗎?」劉若琳回答說「有拿著吹他的臉」檢察官問劉若琳「這是要整他嗎?」劉若琳聳聳肩。檢方問丘彥南有沒有看過這筆錄。丘彥南說,「我有看到這個筆錄,誰講的我忘記了,用吹風機吹臉不是屬於正常育兒樣態,吹臉很不舒服」。

    檢察官再次詢問丘彥南「你對於鑑定內容結論肯定嗎?」丘彥南說,「非常肯定」。檢察官說,「鑑定報告認為,剴剴受到嚴重精神虐待和嚴重照護疏忽」,丘彥南強調,「無法詳細區分兩位保母的行為,但她們應該是『共同知情』,但知情程度無法判斷,誰為主、誰為輔,目前無法判斷。」

    劉彩萱的委任律師則深入追問,2歲的孩童如果照顧者頻頻更換,是否會產生分離焦慮症?後續又會出現什麼影響?

    丘彥南表示,更換照顧者時出現的反應,和孩子特質有密切關係,通常快1歲到2、3歲的階段,容易有分離焦慮,1歲半到2歲間分離焦慮比較明顯,有些孩子很容易適應,如果後手照顧得很好,也可能沒有不良反應,若照顧者反差很大,不良反應可能比較強,有種種可能因素。

    台大兒童醫院兒童胸腔與加護醫學科主任醫師呂立,證明剴剴遭殘暴綑綁、肢體虐待。侯柏青攝

    交付幼兒應「漸進式」、「保持溝通」

    律師問說,「採取漸進式交接是否對幼兒最好?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嗎?」丘彥南表示,「不管是怎樣的幼兒,這樣都是最好的,前手相關照顧資訊應充分交接,孩子特性、健康紀錄等都是交接事項,照顧者和接手者能做到是最理想的,最理想的狀態是前後手保持相互溝通討論,還有媒合機關的確保協助,這些機制完善,就有助於確保孩子適應。要以幼兒為中心是不變的法則。」

    但他強調,即使交接時間過短,也不會引發幼兒撞頭、自殘及磨牙的行為,除了幼兒本身有罹患身心障礙或智能障礙的情況。

    國民法官則問他,一般幼兒不會自殘自傷,除非有智能障礙或自閉症等情況,但還有其他例外狀況嗎?

    丘彥南說,如果一般孩童,幼兒要入睡階段可能在床上自我撞頭,但通常不嚴重,但父母會關心,不見得是虐待產生,但也不會造成嚴重傷害,有些沒有明確原因,可能是幼兒在神經發展感官刺激上階段性的表現,只要提供適當安撫或提供好的睡眠環境,經過一段時間就會慢慢自己消退。

    但他表示,出現嚴重傷害,可能常見於自閉症、智能障礙的患者,他們非常敏感,有時不一定是照顧者不當。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丘彥南為剴剴案做鑑定。侯柏青攝

    剴剴面露「憂傷」,丘彥南:非常嚴重

    國民法官也問到,鑑定時有提到剴剴有「憂傷面容」,怎麼確認是單一事件還是不當對待導致的憂鬱狀況?他強調,要判斷很困難,只能比對資訊來源,但剴剴的照片不只這張,還有好多張都這樣….「我可以明確地說,這絕對不是單一事件,他呈現的面容,有好幾個時間點,影片也有顯露。造成一個孩子持續這樣子,一定是非常嚴重,才會這樣子。」

    陪席法官則問到一段影片,剴剴坐在地上摸膝蓋,但保持安靜及行動緩慢。丘彥南解釋,這可能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身體疲倦也可能會造成他的緩慢或有憂鬱症狀。

    受命法官問他,「你剛剛說要直接評估被害兒童,間接評估,以卷內資料,可以認定本案孩子確診你說的身心疾病了嗎?」丘彥南說,「是的,只是因為孩子已經過世沒辦法訪談,所以歸類為非特定(身心症),而且照顧的相關細節還不足夠到百分之百確定,但可能有99.99%的狀況。」

    審判長則問到,「被告筆錄裡寫到拿『吹風機吹臉』…這算兒虐待態樣嗎?」丘彥南表示「對的」;審判長再問,「因為兒虐導致可能導致身心症、創傷壓力症等等,但這樣的施暴行為,對孩子的身心影響性是什麼?」丘彥南說,「這個非常嚴重,可能嚴重缺乏自信,創傷經驗不斷造成他的困擾,什麼時候會好也不知道,也許終身不會好,即使孩子後來能到好的照顧者的手上,也不一定能脫離這種反覆性創傷症,至於是否可能改善,這是有可能的,生理狀況可能可以恢復,但情緒性穩定很難講。」

    今天丘彥南作證長達一個上午,他結束離開法院時,面對記者詢問,僅表示不能對審判中的案件表示意見。
    聲援者每天都到法院幫剴剴緝凶。資料照。侯柏青攝


    《太報》關心您,勇敢拒絕任何形式暴力,求助專業人員保護自己與他人的安全。
    ‧全國家暴專線:113
    ‧報警:110
    ‧線上通報:關懷e起來
    侯柏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