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孩感冒3天沒好反更糟! 黃立民籲家長:留意3嚴重病症接觸史

    2025-04-12 07:00 / 作者 游騰傑
    兒童戴口罩示意圖。取自pexels
    隨著氣溫變化大、季節交替頻繁,孩童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也隨之來臨。許多家長發現孩子出現咳嗽、流鼻水等常見感冒症狀。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接受《太報》專訪時提醒,若孩子感冒至第三天症狀未見改善且持續惡化,家長應提高警覺,並注意是否有接觸過患有流感、肺炎黴漿菌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疾病的人,這些接觸史可能是辨識病情的重要線索。

    黃立民指出,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感冒症狀通常會在一至兩天內就會好,如果症狀未加重,可以放心。然而,若到第三天後症狀仍持續惡化,家長應考慮孩子可能感染了流感、肺炎黴漿菌或RSV等較為嚴重的疾病。此時,家長應特別留意孩子是否與這些已知病患有過接觸。

    此外,黃立民醫師提醒,密集接觸環境如安親班或托兒所,容易成為病毒傳播的溫床。隨著現代生活型態與飲食習慣的改變,部分較為溫和的病毒也可能引發孩子過敏反應,增加氣喘發病率,因此,家長應格外注意孩子的過敏狀況和呼吸道健康。

    他建議家長應留意孩子的過敏狀況,並注意呼吸道健康,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如勤洗手,並確保孩子的飲食均衡、適度運動,同時補充足夠的維他命B。

    什麼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醫師郭子敏解釋,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為單股RNA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及接觸傳染,例如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或接觸口鼻分泌物後經由眼口鼻進入體內。由於病毒可在物體表面存活一段時間,因此容易在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密閉場所引發群聚感染。

    郭子敏說明,台灣位處亞熱帶地區,RSV感染全年皆有機會發生,並非僅限冬季。人類是RSV的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風險最高。由於一歲以下嬰兒的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感染RSV後容易因分泌物阻塞細支氣管,進一步引發細支氣管炎、呼吸困難等危險症狀。

    什麼又是肺炎黴漿菌?台北慈濟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吳秉昇指出,黴漿菌肺炎通常好發於5歲以上的幼童及青少年,初期以長期咳嗽、喉嚨痛、發燒等症狀表現,之後慢慢出現胸痛及呼吸喘。由於症狀與一般肺炎病菌、流感及新冠病毒感染相似,不容易辨別,需要藉由聽診、抗體篩檢或核酸檢測確認,並配合胸部影像學檢查,由於症狀通常輕微,所以又被稱作「會走路的肺炎」。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