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腸病毒與諾羅高峰期,勤洗手成全民抗病運動。彰化縣衛生局提供
流感、諾羅病毒與腸病毒高峰期,除了口罩酒精之外,抗菌產品登上熱搜,不過,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今(2/14)示警,其實標榜「抗菌」的產品可能掩藏「三氯沙」成分,此成分進到人體後,反而刺激腸道發炎,長期使用下來有造成大腸癌風險,提醒民眾在購物前應留意成分。
張家銘今日在臉書粉專「基金醫師張家銘」分享,洗手液、抗菌香皂、消毒濕紙巾等標榜「抗菌」的產品,其實有些裡面藏著一個看不見的健康風險「三氯沙」,而三氯沙又稱三氯生(Triclosan, TCS)。
張家銘提到,三氯沙是個很常見的成分,從很久以前就被加到大家熟悉的洗手液、肥皂、牙膏,甚至衣物洗滌劑、防臭襪這類產品裡,幫助殺菌。還有一個叫三氯卡班(Triclocarban, TCC),跟三氯沙是「好兄弟」,也是不少抗菌產品的固定班底。
張家銘解釋,近年科學家們研究這兩個成分,從2022年重量級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現,三氯沙進入腸道後,不但沒有認真幫你殺菌,反而會和你腸裏的細菌“合作”,把它變成毒性更強的物質,刺激腸道發炎,「長期下來,腸道一直反覆發炎,不只是讓人腸胃不舒服,還可能進一步提高大腸癌的風險。」
張家銘進一步說,早期動物實驗結果證實,把三氯沙加入小鼠的飼料,小鼠腸道發炎,甚至長出腫瘤;反過來,如果把腸道細菌清掉,再給三氯沙,腸道卻平安無事,也就是說,三氯沙的問題不在於他有多毒,而是他進入腸道後,會與腸道細菌聯手作怪,放大毒性,美國政府在2016年就禁止三氯沙用於洗手液、沐浴乳,不過,肥皂、洗衣精、牙膏等清潔抗菌用品中還是找得到。
張家銘提醒,目前仍有一些洗手液含三氯沙,提醒民眾下次買清潔用品時,記得翻到產品背面,仔細看看成分表:有 Triclosan(三氯沙) 或 Triclocarban(三氯卡班) 這兩個字,「我個人建議就不要買了。現在有些產品會主動標『不含三氯沙』、『無抗菌劑』,看到這類標示可以比較放心。」
不過,其實洗手不需要抗菌也很安全,流感、諾羅、腸病毒這些,其實不是靠「抗菌」來防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流水+肥皂搓洗20秒」,一般肥皂就很好用,不用非得抗菌肥皂,他強調,想正確抗菌,重點是「洗的時間」跟「洗的方式」,不是成分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