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署長石崇良今(4)日表示,今年全台已開始實施「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他期盼新制度能給予小型醫院合理成長空間,並調高醫護人員薪資,同時減少大醫院門診量。游騰傑攝
健保署長石崇良今(4)日表示,今年全台已開始實施「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除了台北區外,其他分區已在今年第一季開始運行,他期盼此新制度能夠強化醫院的自主管理,給予小型醫院合理的成長空間,並調高醫護人員薪資,同時實現分級醫療,減少大醫院的門診量。
此項試辦計畫的核心是對每家醫院設定個別的預算額度,當醫院超過該額度時,將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打折給付。如果醫院的額度超過第四階段,將不再支付健保點數,從而避免就醫人數無限增長的現象。
石崇良表示,新制度設計有助於控制醫療資源的使用,並透過設定合理的成長率、就診人數、就診次數、住院、門診的不同比重計計算,確保民眾就醫權不被拒絕。
石崇良進一步指出,今年健保總額已增長531億元,加上罕見病藥物的專項經費20億元、癌症藥物專款50億元,以及公共醫療支應111億元等,實際增幅達712億元。與去年相比,增幅接近2倍。
石崇良指出,不希望增加這麼多預算,仍按照過去模式,並解釋若按照過去的全區總額模式,偏鄉醫院將會逐年萎縮,因此期盼精進總額配置方式,避免偏遠醫療因點值而萎縮。
石崇良強調,新制度不會影響急重症病患的照護。急重症、罕見疾病等剛性需求的醫療服務,將不納入預算額度計算,這些項目將視為合理增長,醫療院所不必擔心會因此受到排擠。各區域還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制定具體的剛性需求標準,相關細節仍在進一步討論中。
石崇良最後表示,這項新制度旨在強化醫院的自主管理能力,尤其是讓小型醫院在保障醫療品質的同時,獲得成長的空間,並調高醫護人員薪資。他也期望透過這一改革措施,能夠進一步推動分級醫療的落實,減少大醫院的門診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