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呼吸中止症好發率高,卻因無症狀最容易被忽略。示意圖
台灣即將在明(2025)進入超高齡社會,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針對長輩健康進行全方位研究,發現一般成人僅15%有睡眠呼吸中止症,60歲以上長者則一口氣飆升至56%以上,背後原因不外乎與高塌陷結構、不穩定呼吸、覺醒閾質較低、上呼吸道肌肉功能弱等4大問題有關,希望長輩覺得睡不飽,不應直接服用安眠藥,應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3年來為3千名睡眠障礙患者進行檢查,且是亞洲第一個與冰島NOX公司研究團隊、哈佛醫學院研究中心及中國醫藥大學睡眠中心主任杭良文合作,針對台灣5百位睡眠呼吸中止病患進行分析,發現高齡者與一般年齡層的成人相比,失眠與無症狀者較多,病因偏向呼吸模式不穩定,該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上。
國衛院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外乎與4大病因有關。胡順惠攝
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醫師鄭婉汝表示,研究發現60歲以上男性有70%、女性有56%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雖然好發率較成人高,但因為大部分都屬於自身感覺「無症狀」而被忽略,通常都是身邊親友提醒才發現,長期不治療對健康會有所危害,像是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認知功能退化、白天精神不濟等。
鄭婉汝進一步指出,常見症狀包括常常忘東忘西、醒醒睡睡、白天常打瞌睡打呼、起床感覺口乾舌燥、夜尿、白天倦怠、認知功能及專注力不佳、記憶力不好、情緒不穩,部分病人容易入睡,但也有部分共病失眠。
鄭婉汝團隊再進一步探究背後原因,發現主要與四種原因有關,包括亞洲人常見的顱顏結構,導致上呼吸道狹窄、上呼吸道肌肉功能弱、呼吸不穩定,有些人血氧下降就會沒有呼吸,當身體感覺缺氧又過度呼吸、覺醒閾質低很容易醒來。
而這四種關鍵原因呈現出的症狀又有所不同,鄭婉汝說,像是高塌陷結構、不穩定呼吸的病患比較偏向嗜睡;覺醒閾質較低偏向失眠;上呼吸道肌肉功能弱則是無症狀。
鄭婉汝指出,目前最廣泛治療呼吸中止症的方式是戴呼吸器睡覺,可以百分之百解決,不過因為頭上束帶很緊,容易干擾睡眠,尤其是對於容易失眠的病患來說,是種很大干擾,戴上後反而更睡不著,也就沒有治療效果,不過對於嗜睡患者效果很好。
鄭婉汝建議,長輩到睡眠中心通常是因為睡不好,這時應要進一步檢查分析,建議長輩如果覺得睡不飽,就應該要做精細檢查,不應該直接拿安眠藥使用,不良睡眠習慣都會惡化健康。
許多人認為結構型的呼吸中止症是演進行疾病,鄭婉汝說明,若發現小朋友經常鼻塞、張口呼吸,如果沒有進一步治療,呼吸模式固定後,會讓顱顏結構出現變化,逐漸出現口腔高聳、舌頭無法好好貼在上顎、下顎開始後縮,咽喉堵塞狀況就會越來越惡化,從小朋友演化成大人。
另外,鄭婉汝補充,呼吸型態不穩可能跟長輩疾病有關;覺醒閾質低就是跟天生、藥物使用有關;上呼吸道功能可以說是台灣人特徵,是否屬於種族特徵,還在跟其他亞洲國家比較。
國衛院執行長許志成表示,藉此研究結果希望提供醫護人員參考,病人如果說晚上睡不好,別一開始就開安眠藥,一部分就是睡眠呼吸中止症,沒有好好處理,給安眠藥反而是增加更多副作用,失眠可能原因包括心理、有沒有很多朋友、家庭因素生理上因素。
許志成指出,正壓呼吸器很多人沒法習慣,如果是扁桃腺太腫把結構性問題解決掉就能改善,肥胖的人比也比瘦的人更常見,從小有過敏沒處理好引起鼻竇炎,打開嘴巴呼吸,中年後就會變成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風險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