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為了防止校事會議淪為校園濫訴,預告將修法新增過濾機制,遭全教總批評是踐踏教師尊嚴。資料照,李政龍攝
校事會議制度引發濫訴爭議,教育部昨預告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與《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增訂溝通先行、匿名不受理、受理決定處理規範等條文,對於受理與否,須由校長邀校事會議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及專業人員開會決定。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全教總)今(11/22)表達強烈譴責,認為這兩份草案無助解決學校困境,而是對教師職業尊嚴的踐踏,未來只會讓投訴案件無限小案大辦,甚至變本加厲,治絲益棼。
全教總透過新聞稿表示,教育部在《解聘辦法》草案中,逾越授權讓檢舉案件須「援引《考核辦法》第6-1條」,進行長達2至3個月的直接派員調查、製作調查報告並報主管機關備查,與學校依據目前現行考核辦法,將平時考核獎懲結果報主管機關核定程序嚴重競合。草案將讓同一件情節輕微之投訴事件,被兩套程序同時綑綁,更加深學校困境,讓教師更茫然。
全教總指出,教育部長鄭英耀於修法前多次對外表示,此次修法重點就是要解決大小案都進校事會議的濫訴問題,然而草案所增訂的決定受理與否機制,卻是由校長從校事會議5人中,找其中3人來決定,實質效果與現行做法相同,根本是疊床架屋。如此取巧作為,讓鄭英耀的承諾成為如同「烏龍踅桌」,令人遺憾。
全教總質疑,此次教育部預告《解聘辦法》草案,能夠避免無成本濫訴、透過輿論無限上綱,或任人網路公審的亂象嗎?從草案內容看不出教育部維護教師受正當程序保障的決心,更無提供無辜受牽累教師相對之補償機制。即使增訂溝通先行、匿名不受理等條文,實際上毫無阻卻濫訴行為的功用。
全教總強調,當社會關注教師荒問題,當基層教師受校事會議之亂所苦,此次修法仍無法阻止無成本檢舉、網路公審或輿論無限上綱,未來還能期待誰願意站上講台?教育部不是在修法,而是在加速教師退場。若教育部執意強行通過這兩部「毀師滅校」草案,當教師的最後一絲尊嚴都被踐踏,受害的絕對不是老師,而是每一個孩子的教育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