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育部預告校事會議修法「3招防濫訴」 鄭英耀:年底前完成

    2025-11-22 11:23 / 作者 陳怡穎
    教育部長鄭英耀。李政龍攝
    校事會議制度上路後引發「校園濫訴」爭議,教師團體頻頻反映教職員承受無端檢舉與調查壓力。教育部本月21日預告修正《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解聘不續聘停聘或資遣辦法》與《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刪除匿名檢舉例外規定,並限定校事會議僅審議「不適任教師」案件,期望能從制度面減少濫訴情況。

    教育部長鄭英耀今(11/22)日出席在台師大舉行的「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前受訪指出,統計顯示,校事會議過去受理的案件中,有6至7成為不具名投訴,多數並未附上具體事證,卻仍需進入調查程序,導致校園內產生紛擾與不信任氛圍。修法重點之一就是,希望避免無的放矢的檢舉,讓機制回歸以專業判斷為主軸。

    鄭英耀表示,校事會議設置的初衷是處理不適任教師,但實務上卻演變為「大小事全送進校事會議」,造成校長、教師與家長團體三方長期緊張,「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客觀、公正的過濾的機制,不應該容許躲在看不見地方去做無的放矢。」

    此次修法也新增「輔佐人機制」,草案規定,學校接獲檢舉後,校長須邀集校事會議的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及調查人才庫的專家召開初步會議,先確認是否受理、是否屬於不適任教師範疇,避免所有投訴一律都進行完整調查。鄭英耀認為,此機制能有效分流,提高校園行政效率,也能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升級。

    部分教育團體建議由縣市教育局處主導校事會議,以減少校長承受的壓力。對此,鄭英耀回應,中小學具備完善的教評會與考核制度,屬於教師專業判斷範疇,相較於規模較小、由縣市主導的幼兒園,不適任教師案件仍應優先由「學校內」處理較為妥適。

    鄭英耀強調,草案預計「年底前完成修法公告」,若審查順利,有望提前完成,希望透過這次的修法,徹底改善校園內的互信問題,打造更友善、更健康的教育環境。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