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清大半導體學院首屆博士誕生 她畢業前就被台積電訂走!蕭菊貞勉畢業生做造山者

    2025-05-25 16:29 / 作者 綜合中心
    清華大學今天(5/25)舉行畢業典禮。清華大學提供
    國立清華大學今天(5/25)舉行畢業典禮,校長高為元勉勵畢業生成為「世界公民」,永遠保持思想彈性與開放的自己。清華半導體學院也誕生首屆博士畢業生,學院史上第一位博士是「元件部」的姚怡如,她已於3月底完成學業,畢業前即獲得台積電研發職位聘約。


    清華半導體學院第一屆博士姚怡如(中)與院長林本堅院長(右)、指導教授吳永俊合拍畢業照 清華大學提供



    校長高為元致詞時期許畢業生成為「世界公民」。他認為,不一定要周遊列國,或是有很強的外語能力才是世界公民,重點在於開放的心態、不受刻板印象及標籤侷限、願意聆聽並嘗試理解不同的人,「將自己的才能運用到更廣大的社會,與世界產生共振。」

    今年的畢業典禮致詞嘉賓是清華傑出校友、也是清華大學教授的紀錄片導演蕭菊貞。她致詞時細述自清華經濟系畢業後,如何走上創作之路,獲得兩座金馬獎和國內外許多電影獎項肯定的歷程。最近還推出台灣首部半導體紀錄片《造山者—世紀的賭注》。

    蕭菊貞說,紀錄片雖然說的是別人的故事,但每拍完一部片,她都更了解自己,也更了解這片土地所承載的文化和歷史。因此,她想和學弟妹們分享,無論你今天是哪一個科系、哪一個專長畢業,都要去找到自己的價值,為它努力,為它奮鬥。

    「請你們相信自己是有力量的,相信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為台灣這個我們生活成長的地方,貢獻一己之力,共創未來。」蕭菊貞呼籲畢業生不要害怕面對歷史,要從前人的經驗中汲取寶藏、在文化共感中找到我們的歸屬感,這樣才能讓自己站得更穩,更有底氣和勇氣迎戰未來!「我相信你們也將是台灣未來的造山者。」

    清華半導體研究學院本學年畢業生包括3位博士生及48位碩士生。學院史上第一位博士是「元件部」的姚怡如,她已於3月底完成學業,畢業前即獲得台積電研發職位聘約,從上個月起正式投入業界。

    姚怡如原就讀清華工科所碩士班,後轉入半導體學院攻讀博士學位,受教於教授吳永俊。她分享選擇留在台灣深造的原因:「台灣的半導體領域實力是世界級的,清華正是這場科技浪潮中最重要的學術核心之一。」

    攻讀博士期間,姚怡如以第一作者身分發表多篇頂尖期刊論文,並參與專利開發。她表示,學院課程在院長林本堅培育「專才、通才、活才」的理念下,橫跨材料、製程、元件到系統整合,強調「橫向整合」與「縱向深耕」,讓她進入台積電後能迅速理解產品的整體開發流程。

    清華半導體學院院長林本堅為畢業生送上祝福,也期許他們在半導體業界大放光芒。林本堅說,晶體的尺寸逐漸縮不下去,彷彿鑽進了小胡同,但只要能穿越這條隧道,又是一番新天地,「新的可能就在那裡!」

    今年共有7位畢業生獲頒清華最高榮譽「梅貽琦獎章」,包括竹師教育學院學士班林禾雅、藝術學院學士班何宜樺、生科系李庭慧、動機系吳念澄、教科系張述帆、工科系陳奕翔、清華學院學士班廖胤菘。

    「梅貽琦獎章」得主吳念澄身兼網球校隊選手與非洲國際志工團團長。擔任志工團長期間,他在史瓦帝尼見證當地師生為推行資訊教育拉起超過1百公尺的延長線供電,「那大概是我這輩子看過最長的延長線,象徵資源落差,也體現學校的決心。」這畫面啟發他從抱怨環境,轉為積極尋找解方。

    另一位梅貽琦獎章得主何宜樺在藝術與科技間搭建橋樑,曾代表清華參加歐洲自動化機器人大賽,榮獲全球第五名。代表大學部致詞的資工系畢業生李苡瑄所說令人動容。大三寒假時,她的父親被診斷罹患末期癌症,面臨是否休學陪伴家人的抉擇,她選擇完成學業並承諾父親準時畢業。一年後她做到了,但父親卻缺席了畢業典禮。

    研究生畢典代表許惠鈞來自幼教所在職專班,身兼療癒鋼琴家與母親。就讀清華第一年便迎來懷孕生子的驚喜,研究所期間,她出版20本繪本、發行超過20張音樂專輯,並在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展演,她回憶曾在凌晨4點,一邊哄著孩子,一邊在腦海裡構思論文片段與旋律轉折,她別感謝清華師長給予的信任,讓她明白學術與生活可以並行不悖。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