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11大震災今天(3/11)滿12週年,日本政府已宣布,將把當年發生核災的福島第一核電廠處理後的核廢水排入大海,預計今年春夏就會實施,分30至40年逐步少量排放。美聯社記者查訪該廠現況,發現整座核電廠的除役幾無進展,甚至尚未開始移除熔融燃料棒。當局表示由於核廢水儲存槽佔據大量空間,導致除役程序窒礙難行。
2011年3月11日,一場規模9.0的地震引發巨大海嘯,導致福島核一廠的電源供應與冷卻系統受損,第一、第二、第三號反應爐均發生爐心熔毀,大量輻射外洩。用於冷卻爐心的水流進反應爐建築的地下室,混入了雨水與地下水。
當時每天產生的130噸核廢水均被集中處理,並儲存在巨型水槽中,目前已累積到1000個水槽,佔據核一廠內大量空間。日本當局指出,這些水槽阻礙廢爐作業進行,因此排放核廢水的工作勢在必行。
經營福島第一核電廠的東京電力公司依淨化設備的名稱,將處理過的廢水稱為「ALPS處理水」,但70%的銫等輻射物質仍超標。東電表示,會確保廢水再處理至安全標準以內再排放。
至於另一種輻射物質氚則難以自廢水中移除,不過官員表示,水中含少量氚是無害的,所有核電廠也都會排出含有氚的水。
官員強調,所有經處理至符合安全標準的廢水,都會再經稀釋再逐漸排入大海。
日本政府與東電均表示,1000多個儲放廢水的水槽必須移除,才能展開福島核一廠除役作業,因為移出的熔融燃料棒也需要空間儲存。目前這些可存放137萬噸廢水的水槽已96%滿,預計今秋將達容量上限。
當局也希望以可控制的方式將經過妥善處理的廢水排出,以免再發生強震時廢水會外漏。排放前,廢水會先從儲存槽送往海濱的水池,用海水稀釋,再經由海底管線送到離岸1公里處排出。預計廢水排放會在整個核電廠除役過程中緩步進行,需時約30至40年。
廠區內有30個巨大的廢水儲存槽,用於廢水安全性的採樣分析。廢水經處理與檢測過後,還將稀釋,用於稀釋的混凝土設施預計今春完工。未來將把稀釋過的廢水經由海底隧道排入大海。
東電須取得日本政府的原子能管制委員會的安全許可,才能排放廢水。國際原能總署(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屆時也將派團隊赴日,在廢水排放前發布報告,確保排放措施符合國際標準。
當地漁民擔心產業會進一步受創,生計再受打擊。鄰近的中國、南韓、太平洋島國也都對安全表達憂心。
在福島核一廠南方的磐城市,一家海鮮商家的老闆大川就說:「廢水最好不要排放,但似乎是無法避免了。」他希望廢水排放只會帶來短期的負面影響,也讓民眾對於福島海鮮重燃信心。
大川表示,他覺得那1000個廢水儲存槽更令人不安,「要是那些廢水意外洩漏,福島的漁業就完了」。
日本當局已補助800億日圓(約181億元台幣)振興福島漁業,並試圖解決當地海鮮遭污名化的問題。
為了讓民眾放心,東電還進行實驗,分別用經過處理的廢水與一般海水飼養比目魚和鮑魚,目的是要「讓人們親眼證實,已處理至符合安全標準的廢水,實際上不會對生物產生負面影響」。
結果顯示,比目魚和鮑魚放入符合安全標準的廢水後,體內輻射物質濃度確實升高,但將牠們放回海水後一段時間,濃度便降回正常標準。東電表示,實驗結果證實了輻射物質氚對海洋生物影響有限。
官員也表示,處理過的核廢水對人體、環境與海洋生物的影響極微。廢水排放的模擬程序顯示,距海岸3公里內的輻射濃度並未上升。
約880噸致命的熔融燃料棒還在反應爐內,是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災時熔融燃料棒的10倍。
今年初,東電曾利用遙控水下車輛進入反應爐,取得1小匙熔融燃料,但反應爐內的整體情況仍不明。負責除役工作的福島核一廠廠長小野明坦言,除役工作「困難得不可思議」。
在延宕兩年後,東電將於今年開始進行二號反應爐的熔融燃料棒移除試驗;此外,也將自2027年開始,從一號反應爐冷卻池移除已用過的核廢料,屆時這項工程已延遲10年。所有核廢料均移除後,預計2031年再開始將熔融燃料棒移出反應爐。
小野明說,這個目標時間是很好的「指引」,但一切太難估計。日本政府仍維持最初設定在30至40年內完成福島核一廠除役的目標。
有專家指出,太過倉促的時間表,恐導致核電廠員工不必要暴露在過量輻射中,也可能導致環境傷害。
也有專家表示,要在2051年之前移除所有熔毀燃料棒的殘餘物質,幾乎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