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收縮膜包材零回收 凸顯塑膠垃圾難回收困境

    2022-06-19 21:29 / 作者 陳家齊

    由聯合利華與百事公司等大企業合作出資成立的一項環保基金,用來支付回收處理英國與歐洲塑膠收縮膜包材的費用,但是成立一年多來給付等於零,凸顯出像是收縮膜、塑膠袋等軟性塑膠難以回收、持續汙染環境的困境。




    圖片
    在物流鏈上常見的景象:以收縮膜包材包起來的一批貨品。(圖片來源/路透社)




    彭博新聞報導,聯合利華(Unilever)、百事公司(Pepsico)、雀巢集團(Nestle)、瑪氏食品(Mars)、億滋國際(Mondelēz International)這些消費品巨頭,去年5月在英國聯合成立了「軟性塑膠基金會」(Flexible Plastic Fund),共同每年出資100萬英鎊(約3,633萬台幣)的資金,專門用來資助回收利用食品包裝袋、收縮膜這些常見的消費品塑膠包材。



    這些資金的構想是,用每噸100英鎊(約3,633台幣)的財務補貼誘因,鼓勵回收這些塑膠垃圾。英國目前僅有17%的地方政府會特地回收這種軟性塑膠垃圾,英國政府的目標是在2027年達成100%回收的目標。



    但是一年過去了,彭博新聞報導,英國環保團體環境調查局(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的研究發現,這個塑膠回收基金至今沒有發出任何一毛錢,也就是沒有幫助到任何塑膠回收。



    營運軟性塑膠基金會的組織EcoSurety表示,這是由於他們的審核標準非常嚴格,要求100%的履歷透明化,整個認證撥款過程相當複雜,EcoSurety說:「如果這件事情很好做,那我們早就達成目標了。」



    EcoSurety的發言人指出,唯有廠商能夠證明這些塑膠廢棄物來自零售商,並且已經100%回收,他們才會付錢補貼。補貼範圍也僅限於歐洲境內,EcoSurety指出,他們寧願嚴格審核讓可信的回收商可以拿到資金,也不要亂發錢。



    包材等這些軟性塑膠素來以難以回收著稱,而許多機構與政府就算開啟回收管道,這些收集而來的塑膠垃圾往往也並沒有回收再利用。歐洲富裕國家的環保回收業經常「以鄰為壑」,實際上只是把「回收品」運出國,變成別國的垃圾。舉例而言,歐洲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丟棄後,「回收」的電子廢棄物最後經常是整貨櫃運到非洲,有些被當二手產品販售,有些被以製造劇毒的土法燃燒方式回收貴金屬,有一大部分就是直接傾倒在非洲的垃圾場。



    彭博新聞今年稍早的一項調查報導就發現,英國連鎖超商特易購(Tesco)回收的軟性塑膠,結果是跋涉千里,從英國運到波蘭進行掩埋、焚化。特易購在報導傳出後,正對回收服務供應商啟動調查。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