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捨地球上珍稀的自然資源不斷耗損,但因為愛地球,而願意負擔更多的人真的多嗎?幸好,近來的一份民調結果趨於正向。
日前,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同全球市調公司益普索(Ipsos)合作,針對 28 個國家/地區,進行一項有關環境與經濟的調查,調查結果於 6 月底出爐。
調查顯示,85% 的調查對象希望在商品上看到適當的標籤,以揭露該產品使用了哪些稀有自然資源。
另有 71% 的人同意對使用稀缺自然資源的企業徵稅,當然,這將反映在商品的價格上,代表越來越多的人願為商品、服務支付額外費用,前提是此舉將有助於保護稀缺的自然資源。
對於加徵生態稅以及上漲商品價格,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出現意見分歧,中國(85%)、印度(84%)、哥倫比亞(84%)是前三名最認同國家,認同度倒數最後一名為日本(47%),接著是波蘭(50%)、美國(60%)。
在加註產品標籤的部分,發展中經濟體也更加擁抱該理念,認同度敬陪末座的依然是已開發國家。
不同經濟體間之所以會出現這番差異,有分析認為,先進的經濟模式對環境的破壞較大,而高 GDP(國內生產毛額)與排放更多二氧化碳有關。
就全球數據來看,教育程度較高的人普遍支持對使用稀缺自然資源的產品加標籤和徵稅,不同性別和年齡層也都一致認同這兩種作法。
世界經濟論壇藉由這份調查建議,若想解決根本問題,將傳統的生產模式導向「循環經濟」,有助於解決過度消費的問題。循環經濟有三大原則:產品設計應使用更少資源且減少浪費、生產商品的材料應能重複使用、應保護自然資源或用其他方式替代。
益普索線上對 19,510 名成年人進行該項調查,調查時間為 5 月 21 日至 6 月 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