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鞭刑示意圖。翻攝自X
新加坡政府為遏止詐騙犯罪橫行,日前提出刑法修正草案,未來凡涉及詐騙或相關犯罪者,除面臨最高10年徒刑及罰款外,還可能被判處最重24下鞭刑。
根據《路透社》(Reuters)報導,新加坡警方統計,2025年上半年,全國詐騙案件造成損失高達4.564億新加坡幣(約新台幣107億元),雖較2024年同期下降12.6%,但自2019年以來,詐騙累計損失已逾34億新元(約新台幣801億元),去年更創下11億新元(約新台幣259億元)新高。星國內政部直言,詐騙仍是「國家級安全挑戰」,打詐工作將持續列為最優先任務。
根據刑法修正草案,詐騙集團的主謀、策劃者與招募人員將面臨6至24下的強制性鞭刑。若涉及替詐團洗錢、提供身分證件或手機SIM卡等協助行為,則可判處最多12下的裁量性鞭刑。此外,若民眾未採取合理防範措施,導致個資外洩並被詐團利用,也可能被視為間接助長犯罪,須承擔刑責。
依新加坡現行規定,鞭刑僅適用於18至50歲成年男性,每名罪犯的鞭刑上限為24下。行刑時執刑官會以長約1.2公尺、直徑約1.27公分的藤鞭抽打臀部,傷勢嚴重。據新加坡律師公會報告指出,「鞭打三下即可造成皮開肉綻,血液滲出,若達24下,臀部將是一片血肉模糊」。
目前新加坡共有161項罪名可判鞭刑,其中65項為強制性。內政部表示,除擴大詐欺罪鞭刑適用外,也正在檢討22項罪名,研擬取消或改為裁量性鞭刑,以平衡人權與治安需求。
新加坡政府除針對個人行為加重處罰,也要求社群平台加強防詐技術。今年9月,內政部曾警告Meta公司,若不強化臉書防詐功能,就要面臨最高100萬新元(約新台幣2358萬元)罰款,同時也要求Meta引入臉部辨識系統防堵假帳號與釣魚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