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 以哈衝突2週年世界改變了什麼 和平有望嗎?

    2025-10-06 08:30 / 作者 簡竹君
    2025年10月5日,以色列轟炸加薩走廊後煙塵四起。美聯社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遭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襲攻擊,造成約1200人死亡、200餘人遭擄為人質。以色列強力回擊,至今造成超過6.6萬巴勒斯坦人死亡,連帶影響伊朗、黎巴嫩、敘利亞帶至中東及全球局勢變化。

    明天(10/7)這場衝突屆滿2年,而上週五(10/3)哈瑪斯同意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提出20點和平提案中的部分條款,包括結束戰爭、釋放以色列人質等。本文綜合美國及以巴媒體報導,一窺2年來世界發生了什麼變化。

    加薩死傷慘重

    去年10月衝突滿1週年時,巴勒斯坦衛生部統計共4.1萬人死亡,如今2週年,累計死亡超過6.6萬人,逾半為婦孺,而在被夷平的建物下埋著更多遺體。巴勒斯坦通訊社Wafa報導,除了超過6萬人喪生,加薩的醫療保健系統已崩潰,戰前36家醫院中34家被完全或部分摧毀,仍接收病患的醫院面臨藥品、設備、電力缺乏。

    2025年10月4日,在哈馬斯同意釋放人質並接受美國停火計畫中的部分條件後,以色列仍對加薩市進行了轟炸。路透社


    以色列遭指控以飢餓作為武器,聯合國領導「糧食安全階段綜合分類」(IPC)團隊今年8月證實合理證據顯示加薩市處於饑荒狀態,衝突以來將近500人(超過150名兒童)直接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

    另外加薩的建物超過7成遭不同程度損毀,如今當地基本上不存在乾淨用水,污水系統崩潰,大量瓦礫待清。各種空氣及化學污染嚴重,基礎設施幾乎全毀。

    以色列遭孤立

    上週末,倫敦、巴塞隆納、馬德里、阿姆斯特丹、羅馬等歐洲大城市,數以萬計民眾走上街頭,抗議以色列在加薩進行「種族清洗」,不單是民間觀感,以色列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也明顯遭孤立。

    衝突之初西方國家多與以色列站在一起,不過隨巴勒斯坦平民在以軍猛烈攻擊中,死傷數目不斷增長,國際態度逐漸轉變。

    2025年10月5日,支持巴勒斯坦的荷蘭民眾在阿姆斯特丹集會,要求政府對以色列採更強硬立場。路透社


    去年11月,國際刑事法院(ICC)以涉戰爭罪與危害人類罪,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發布逮捕令,上月納坦雅胡赴聯合國,他的專機部分航程明顯繞道而行,避免飛越可能試圖執行ICC逮捕令的國家。

    在聯合國大會前後,以色列傳統盟友的法、英、加、澳、比利時等宣布,承認巴勒斯坦國。當納坦雅胡在於聯合國發表演說,數十名外交官走出議場,在在顯示以色列遭國際孤立。

    2025年9月26日,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聯大發言時,大量外交官離席抗議。路透社


    伊朗受重創(哈瑪斯、真主黨、敘利亞、青年運動)

    2年來的衝突伊朗遭遇重創,不但長年支持的臂膀遭以色列卸下,自身的核計劃也遭正面打擊。今年6月,以色列一改過去與伊朗的「影子戰爭」,正面打擊伊朗核計劃關鍵據點,暗殺多名核科學家及高階將領,納坦雅胡宣稱要「終結伊斯蘭政權的核武器與彈道飛彈威脅」。

    ■黎巴嫩真主黨
    早在此前,伊朗支持的哈瑪斯、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uthi)都遭以色列大規模攻擊。在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攻擊後,真主黨很快加入戰局。以色列則是除了狙殺真主黨領導層,去年9月數千名真主黨成員使用的BB call(呼叫器)同一時間響起、爆炸,造成至少9死近3000人受傷;之後真主黨使用的對講機也同時爆炸,又造成數百人傷。

    2024年9月17日,黎巴嫩一名呼叫器爆炸事件中的傷者,被送往貝魯特美國大學醫學中心(AUBMC)。路透社


    去年10月,以色列國防部長葛朗特(Yoav Gallant)表示,哈瑪斯、真主黨已不再是伊朗可以利用來對付以色列的「代理人」。

    ■ 葉門「青年運動」
    2023年10月哈瑪斯攻擊以色列,引來以國回擊後,葉門叛軍「青年運動」不斷以飛彈攻擊以色列,並封鎖紅海,對商船發動攻擊至今逾百次,英國與美國去年1月起聯手襲擊「青年運動」,但成效有限。

    以色列也多次空襲葉門首都沙那的「青年運動」據點,今年8月以軍空襲,導致「青年運動」政府的總理拉哈威(Ahmed al-Rahawi)及數名高層官員斃命。

    2025年9月10日,葉門首都沙那遭以色列空襲,爆出一團巨大火球與黑煙。美聯社


    ■ 敘利亞
    敘利亞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過去獲伊朗、俄羅斯和黎巴嫩真主黨支持,2年來以色列加緊轟炸在敘利亞的真主黨成員,以及伊朗和真主黨因以色列無暇顧及敘利亞,加之俄羅斯因烏克蘭戰爭左支右絀等原因,阿塞德政權去年底崩潰閃電倒台。

    阿塞德一倒台,以色列即對敘利亞連續發動攻擊,並占領兩國停戰線敘利亞側的大部分非軍事區。今年8月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表示,已與敘利亞新政權接觸,以色列盼保護敘利亞斯威達省(Sweida)的德魯茲(Druze)族群,並建立從戈蘭高地經大馬士革以南,包括斯威達省在內的非軍事區,正就此與敘利亞政府談判。

    2025年7月14日,敘利亞斯威達省,德魯茲人與貝都因人發生衝突,圖為戰死的德魯茲戰士。美聯社


    在阿塞德倒台後一度撤離敘利亞的俄羅斯,今年3月也傳出正與敘利亞新政府談判,討論在敘利亞的2處軍事基地,並將基地談判擴大至更廣泛的經濟關系,包括經援及天然氣投資。

    和平曙光?

    在2年的殘酷衝突中,以色列與哈瑪斯之間曾有幾次停火談判,不過2023年11月的停火大約維持1週,今年初的停火撐了超過2個月。但專家指目前和平有望「走出新路」,上週五(10/3)哈瑪斯同意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釋放人質計畫,不過對「解除武裝」並未鬆口。

    埃及將於今天(10/6)主持以色列和哈瑪斯的會議,就川普的提議討論細節。媒體分析,以色列與哈瑪斯內部的分歧異議將為談判帶來變數。

    2025年9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與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在白宮會晤。川普提出結束加薩戰爭的20點計畫。路透社


    以色列《國土報》報導,以色列極右翼力量已經表態,以色列暫停在加薩的軍事行動是「嚴重錯誤」,就算全部人質獲釋,倘若哈瑪斯不解除武裝,極右翼也將退出政府,此舉恐令納坦雅胡政府倒台。

    《紐約時報》報導,哈瑪斯內部同樣意見分歧,一些成員認為,即便要承受「以色列繼續進攻轟炸、更多巴勒斯坦人死亡」的代價,哈瑪斯也不應解除武裝。

    除了解除武裝,以軍撤出加薩的時機也會是談判的一大障礙,《華盛頓郵報》報導,以色列堅持即便所有人質獲釋,以軍也須等待確認哈瑪斯解除武裝等條件後,才會撤出加薩,而非立刻撤兵。但哈瑪斯長期堅持,釋放人質的必要條件是以色列全面撤出加薩、結束戰爭。
    簡竹君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