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場邊,川普在第一個美國總統任期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本月稍早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後,高調宣布11月將有「川習會」,日韓數家媒體隨後報導,中國希望美國發表「不支持台獨」作為川習會的條件;美國《華爾街日報》27日獨家報導,習近平希望的是川普公開明確「反對台獨」,不只是說不支持而已,這兩個用詞的語境和意義是不同的。
《華爾街日報》引述知情人士說法,習近平正設法施壓川普,要求川普正式聲明美國「反對台獨」,因為拜登時代美國政府所說的「不支持」台獨,已經無法滿足習近平。
對習近平而言,明確反對台獨、與不支持台獨,這兩個用詞的程度和意義不同。如果川普願意聲明「反對」,就代表美國對台灣的主權立場從「中立」轉向積極與中國結盟,這可能可以鞏固習近平在國內的權勢。
前白宮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指出,挑撥美台關係,是中國解決台灣問題的絕招之一,「這可以削弱台灣信心,強化中國對台影響力」,習近平可能認為,接下來與川普的互動場合,都是分裂美國與台灣的大好機會。
《華爾街日報》指出,川普2.0就任以來,尚未發表過不支持台獨的言論,國務院則表示美方早已多次聲明,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知情人士表示,習近平認為自己可以誘導川普改變立場,因為川普急於達成貿易協議,中國一些非官方的政策顧問在與美方開會時,已開始強調美國有必要正式宣布反對台獨。
美中近期達成協議,中國短影音平台抖音海外版TikTok的美國業務將分拆,由美國企業集團來營運,但演算法可能還是掌握在TikTok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手上,只是「授權」美方使用。這為川習會鋪平了道路,川普19日與習近平通話後,就在社群平台宣布將會在11月南韓主辦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上進行川習會,而川普本人可能在明年(2026)年初去訪北京。
不過,接近白宮的消息人士說,川習會會否順利舉行,還要看接下來的貿易談判、以及中國對於打擊芬太尼原料輸入美國的狀況。
《華爾街日報》更指出,與此同時,美國與台灣的關係似乎也變得不穩定。每當被問到若中國武力侵台,美國會否出兵馳援,川普總是避免正面回應,聲稱這會影響他的談判籌碼;川普8月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說,習近平曾向他保證,只要川普仍在位,中國就不會侵台,並說習近平強調自己很有耐心。
川普政府最近還暫緩簽署對台軍售,先前則是拒絕台灣總統賴清德過境美國,導致賴清德取消訪問中南美洲。《華爾街日報》指出,這些舉動都讓台灣和美國內部一些人不得不質疑,川普政府優先考慮的是否其實是美中貿易協議,而不是支持台灣。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美國聚焦於嚇阻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並鼓勵台灣增加無人機、彈藥採購方面的國防支出,以增加自衛能力。消息人士解釋,美方會拒絕賴清德過境美國,則是為了避免在當時被解讀為支持正在發動大罷免的民進黨,不想被捲入台灣的國內政治。
川普第一任內,美國增加了對台軍售。不過,台灣採購的美國軍武當中,美方尚未出貨的武器價值目前已經累積到
200億美元(約6102億元台幣)。
知情人士還透露,被譽為挺台大將的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今年1月與中國外長王毅通話時,私下表示他不支持台獨的立場,中國隨後未經美國允許就在官方通話紀錄裡公開這一點,激怒了盧比歐,結果美國國務院2月更新美台關係情況說明書時,刪掉了拜登時代加入的「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之論述。
美國國安會亞洲事務資深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去年曾撰文表示,美方官員應該避免公開表態不支持台獨,因為這會引發台灣社會的疑美論,也讓盟友們感到困惑,建議採用「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這種比較中性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