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超廉價手機殼常有刺鼻怪味,恐含鉛或塑化劑傷害人體。翻攝小紅書
中國甘肅天水幼稚園血鉛事件,掀起民眾與媒體對於生活中鉛毒來源的關注。當地媒體示警,電商平台有許多超廉價手機殼,部分有鉛含量超標問題,甚至是回收醫療廢料、電子垃圾再製成,建議民眾避免購買外觀過於鮮豔、售價過低的產品。
中國《封面新聞》、《看看新聞》等媒體報導,中國電商平台銷售的「9.9元人民幣含運」(約新台幣40元)手機殼,往往帶有濃厚的塑膠味,其中含有超標有害物質,長期接觸恐讓使用者慢性中毒。
一名消費者說,很愛買30元人民幣(約120元台幣)以內的便宜手機殼,但「剛拆封的手機殼就有刺鼻氣味,用久了連手機都沾上怪味,手機用了發熱,刺鼻味就會更明顯」,「我通常都放幾天才用」。
《央視財經》報導,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曾檢測20款手機殼,發現部分廉價手機殼的鉛含量超過國家標準上限30倍。過高的鉛含量不僅對人體細胞有害,還可能破壞骨骼,引發腎衰竭。
調查發現,手機殼行業的生產門檻很低,只需購買模具即可大量生產。許多小工廠為壓縮成本,使用回收塑料、工業級染料,甚至違規添加廉價化學品。有從業人員透露:「正規原料每噸上萬元(人民幣),摻入廢塑料成本能降三分之二。」
部分商家還會回收醫療廢料、電子垃圾,簡單處理後注塑成型,這樣的手機殼往往攜帶塑化劑、多環芳烴、重金屬等有毒物質。
報導稱,塑化劑通常指鄰苯二甲酸酯,可經由皮膚接觸和呼吸等途徑進入人體,長期接觸可能導致兒童發育異常,性早熟、生殖系統發育受損、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疾病風險增加,如哮喘、過敏症、重金屬慢性中毒;成年男性精子質量下降,女性內分泌紊亂。
專家表示,選購手機殼應優先選擇液態矽膠或熱塑性聚氨酯(TPU)材質,這兩種材質通常無異味,捏起來軟但有韌性。如果手機殼有刺鼻異味、外觀花俏、價格過低,或手感過於黏膩、掉色,且邊緣毛刺過多、按鍵卡頓,不建議購買。
新購入手機殼在使用前,可先用清水沖洗,在通風處放置一週後再使用。
報導稱,即使購買正規產品,長時間使用後也可能因磨損、老化等原因導致有害物質釋放。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定期更換手機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