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紐約證交所。路透社
中國入侵台灣風險一直令西方國家擔憂可能產生的風暴性影響。美國商界人士指出,美國應該及早對可能的台海衝突做好市場準備,以免在戰爭爆發時重創市場流動性,進而動搖美國經濟。
美國交易公司「全球交易系統」(GTS)執行長魯賓斯坦(Ari Rubenstein)投書英國《金融時報》,他指出,過去幾年的情況已向投資者展現,他們應預期地緣政治的意外狀況。對許多人來說,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和中東廣泛衝突,可能並不符合情境規劃的基本狀況預測。
這個經驗凸顯,為什麼政策制定者、市場參與者和投資者應該認真對待最大且長期存在的地緣政治風險之一,即中國入侵台灣,並為此做好準備。
《金融時報》先前曾報導,美國軍事專家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要求解放軍在2027年之前發展入侵台灣的能力。儘管這些專家並不認為攻擊是一種直接風險,但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今匠5月底出席新加坡年度防衛論壇「香格里拉對話」時也警告,「中國構成的威脅是真實的,而且可能迫在眉睫」。
魯賓斯坦指出,儘管存在這種風險,但對於中國的敵對行動對全球金融市場至關重要的影響,人們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
如果全球晶片和其他關鍵技術的主要供應來源台灣被切斷,如果中國受到制裁,其股票從美國市場下市,那麼與可能經歷的極端混亂相比,今年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的對等關稅引發的波動,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了。而且,作為市場和美國401k退休計畫支柱的輝達,仍然有近半的銷售額來自台灣、中國和新加坡。
魯賓斯坦表示,他的公司負責為紐約證券交易所900多家上市公司造市,他預計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股市短期內將暴跌34%。聖路易聯邦儲備銀行經濟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宣稱:「這場衝突可能在資產市場製造安全轉移效應,國際貿易受到巨大干擾,銀行業發生問題,並且會大幅加劇當前的財政壓力。」
他呼籲,儘管這類衝突造成的市場動盪不可避免,但如果現在開始計劃,對美國投資人的整體影響可能會減輕。
美國市場與中國相關的影響可能極為深遠。美國目前約有450支上市股票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對中國上市股票有大量曝險。在規模8.8兆美元的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中國佔了近3成,是迄今所有國家中佔比最高者,其中騰訊和阿里巴巴是中國最大2家成份股。
「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7日,共有286家中國公司在美國交易所上市,總市值達1.1兆美元,與2024年初相比,增加2500億美元。
魯賓斯坦認為,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還必須關注市場在壓力時期的運作方式,包括當前個股的漲跌停板價格區間、整個市場的熔斷機制以及其他可能緩解波動性的潛在監管干預措施,並且應根據最近的經驗,對這些重要的保護措施進行審查,以確保機制設計正確。
美國共和與民主2黨今年5月推出跨黨派的《加強美國市場免受中國軍事侵略法案》(Fortifying U.S. Markets From Chinese Military Aggression Act),規劃在財政部金融穩定監督委員會下,設立一個由公共和私營部門金融市場專家組成的諮詢委員會,以制定一項計畫,在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的情況下保護美國市場。
魯賓斯坦在文末強調,如果沒有深思熟慮的規劃和溝通,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威脅時,市場流動性可能會在最被需要的時刻立即枯竭。但若現在開始努力,他相信即使是最可怕的地緣政治事件,美國市場也能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