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培訓新疆官員、打壓台裔學生 哈佛大學與中國關係千絲萬縷

    2025-05-24 13:58 / 作者 李寧怡
    美國川普政府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外國學生許可。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國川普政府宣布撤銷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指控該校助長反猶主義以及和中共合作。哈佛大學與中國的關係長久以來被視為資產,如今卻成了累贅。

    根據哈佛大學公布的數據,該校2024學年度外國學生約6800人,約占總學生人數的27%。這些國際學生中,約五分之一都是中國人。

    川普政府週四(5/22)宣布,自2025學年度起撤銷哈佛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在哈佛提告此舉違憲後,一位聯邦法官週五暫時阻止了這項命令,但在最終判決出爐前,雙方仍將陷入漫長的法律戰。

    路透社指出,外界對哈佛受中共影響的憂慮早已存在。許多美國國會議員(尤以共和黨人為最)憂心中國藉由與哈佛的關係來獲取美國先進科技、規避美國安全法規,並壓制美國對中國的批評聲音。

    一名白宮官員週五向路透社表示:「哈佛任由中共利用已經太久。」這名官員表示,哈佛「對中共主導的校園騷擾行為視若無睹」。

    不過,關注中國人權的人士認為,川普全面撤銷哈佛招收外國學生的資格,可能適得其反。

    哈佛尚未對此做出最新回應。該校在訴訟文件中表示,川普政府撤銷該校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是對該校「被認為抱持的觀點」進行懲罰,違反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保障的言論自由。

    路透社指出,哈佛與中國的關係千絲萬縷,除了學術合作外,也成立數間聚焦中國的研究中心。這些關係為哈佛引進大筆捐款,也提升該校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與全球聲望。

    對此,中國駐美大使館宣稱:「中美之間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是互利的,不應被污名化。」

    路透指出,中國學生在哈佛就讀以及該校與中國的關係,都不能直接視為違法行為,但這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不夠透明,自然會引發關注與批評。

    為遭美國制裁的新疆組織培訓

    共和黨主導的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曾發表研究指出,哈佛自2020年起,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官員提供公共衛生相關訓練。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中共準軍事組織,美國政府已於同年對該組織實施制裁,指其侵犯維吾爾族及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人權。

    但美國國土安全部指出,哈佛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接觸「至少持續到2024年」。

    川普與拜登政府都將北京在新疆的政策定義為「種族滅絕」,儘管中國當局強烈否認。

    接受逾百億捐款 中國人大代表從中促成

    另一起引發質疑的事件是,美國「戰略風險」公司(Strategy Risks)曾指出,哈佛公共衛生學院曾在2014年接受一筆3.5億美元(約105億元台幣)捐款,從中促成的香港商人陳智思(Ronnie Chan)不僅是中國人大代表,也是「中美交流基金會」(CUSEF)成員。

    中美交流基金會宣稱是促進中美對話的獨立非營利組織,但在美國法律下被歸類為「外國委託人」,為該組織工作的美國遊說者依法須向美國政府申報。

    哈佛知名科學家加入中國「千人計畫」

    哈佛知名科學家李柏(Charles Lieber)因隱瞞加入中國「千人計畫」,2021年在美遭定罪,2023年遭判兩年監管期,包括在家軟禁6個月。今年4月,他已獲北京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聘為全職教授。

    任由中國留學生打壓示威台裔學生

    此外,與中國有聯繫的哈佛學生團體監控政治活動,也令美國兩黨議員表示擔憂。2024年4月,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哈佛演講時,台灣留學生吳亭樺與藏人學生接力抗議,卻遭一名中國籍研究生架離現場。

    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眾議員事後調查披露,吳亭樺等人事後遭哈佛大學留校察看,但中國學生不但未被懲處,校方還向他們道歉。

    儘管哈佛大學「親中」事蹟所在多有,但一些中國問題專家仍對川普政府針對哈佛的舉措感到憂心。

    來自中國的「人權觀察」(Human Watch)組織中國部高級研究員王亞秋表示,川普政府禁止哈佛招收外國學生的舉動「完全適得其反」。

    她說:「外界對中國政府跨國打壓、要異議人士噤聲的擔憂很正當,對間諜活動的擔心也很合理,但以禁止招收所有外國學生、而不僅是中國學生的方式應對,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